随着迷你版Labubu的上市,以及泡泡玛特产能的扩大,整盒Labubu3.0系列的价格已跌至最高点的四分之一左右。
9月9日,潮玩交易平台千岛App显示,原价99元的第三代“忠诚”成交均价为97元;曾炒到过万的“本我”隐藏款,目前成交均价为829元。早在6月中旬,Labubu3.0整盒(含6个盲盒)的成交均价高达2987元,目前成交均价为683元。而近日整盒迷你版Labubu的成交均价也比刚上市时的2000元下滑不少,约为1634元。
得物App的交易数据趋势与千岛App相似。
得物App数据显示,迷你版Labubu发布十天以来,热度不减,截至9月8日,销量已达到8.1万,另外还有14万用户“想要”。与此同时,迷你版Labubu价格持续跳水。目前,其中端盒(N~Z)价格由峰值1915元下跌至1429元,回落约25%,端盒(A~M)价格由峰值2034元回落至1799元,回落约12%。单个未拆盒盲盒(N~Z)成交价下降了35%,未拆盒盲盒(A~M)成交价下降了27%。
得物App数据还显示,拆盒产品下降更为明显,稀缺隐藏款成交价从1082元下降至559,下跌了48%。隐藏款“爱心”成交价由991元下降至609元,下跌了38%。最畅销四大拆盒款“L”“R”“&”“B”价格分别下降29%、31%、60%、40%,其中,上周末“B”款销量提升,取代“M”款成为畅销TOP4款式。而“N”“P”“U”三个款式由于配色常规,在潮玩平台交易量较少,价格均回落超过40%。
得物app上迷你Labubu隐藏款价格走势
目前,泡泡玛特正在扩大产能,以承接更大的需求量。8月20日,泡泡玛特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供应链中心总裁袁俊杰表示,以毛绒玩具为例,现在一个月的产能是去年同期的十倍以上,现在是3000万只左右。
对于近期Labubu的价格下滑,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潮流IP就不可能不遭遇“黄牛”,越是影响力爆棚就越会被“黄牛”盯上,尤其是在Labubu全球走红之时,就更是“黄牛”眼中的香饽饽。“黄牛”的爆炒尽管能给Labubu和泡泡玛特带来更多的曝光度,但并不符合其长远发展的目标,过高溢价也并不会成为公司收益,也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事实上,泡泡玛特也对“黄牛”做了更合理的对抗性手段,即在Labubu全球爆火、黄牛泛滥、溢价过高时,主动宣布扩大产能和供给,直接让虚高的价格腰斩,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粉丝的需求。
张书乐认为,之所以如今才大跌,一方面是泡泡玛特的产能跟上了,另一方面是潮玩本身的属性决定了热度本就是短时有效,不光是Labubu,此前精灵宝可梦、漫威旗下很多突然爆火的单个IP也是如此。但只要IP森林足够大、创意足够新,就会波浪式地出现新爆款接棒,唯有如此,对于品牌方而言,才能常青。
截至目前,泡泡玛特官方未对价格波动做出任何回应。
最新财报显示,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38.7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5.58亿元增长204.4%,超过2024年全年的收入。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其中,Labubu所属The Monsters系列营收48.1亿元,占比约34.7%,同比增长668%。
>>观点<<
北京商报:
控制二手溢价,迷你Labubu二手市场价格回落
9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泡泡玛特旗下人气IP Labubu推出的迷你版(The Monsters心底密码系列),一经发售在多个平台迅速售罄,二级市场价格一度成倍飙升。仅一周后,迷你版Labubu二手价格呈现回落趋势,第一、二、三代Labubu的二手价格也出现下滑,泡泡玛特股价应声下跌。
有分析认为,泡泡玛特Labubu系列产品二手市场价格下跌导致了资本市场情绪逆转。摩根士丹利在其最新报告中选择“力挺”泡泡玛特,分析师Dustin Wei在报告指出,当前的股价波动更多是由技术和情绪因素驱动。“二级市场仅占总供应和需求的一小部分,尤其是在泡泡玛特正积极增加产能并打击‘黄牛’炒作的背景下,过分依赖这一指标可能会产生误导。”
今年以来,Labubu在全球走红。8月28日,泡泡玛特旗下The Monsters心底密码系列新品线上发售,引发了消费者抢购热潮。泡泡玛特于上月推出的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以及Mokoko搪胶毛绒挂件等多款新品,也在上线后数秒内售罄。
泡泡玛特正加大产能,以回应市场的真实需求。泡泡玛特供应链中心总裁袁俊杰在8月的财报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公司已将毛绒产能提升至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8月毛绒产能已经达到了约3000万只。
产能扩大的效应很快就体现在新品发售中。Labubu在二级市场的行情明显回落。发售后一周,迷你版Labubu在二手平台的溢价幅度较前几代大幅降低,第一、二、三代Labubu的二手交易价格也出现下滑,甚至三代Labubu已经出现轻微折价。
二手市场价格回落之际,泡泡玛特的股价也出现小幅回调。9月9日收盘公司股价仍高于半年业绩报发布前水平,但较此前339.8港元的高点有所回调。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二手市场价格下跌短期看可能影响了股价,但长期来看对泡泡玛特是重大利好。二手市场价格下跌,一方面证明产能提升,另一方面更多消费者可以买到Labubu或者其他IP产品,这其实更有利于公司业绩进一步发展。”
尽管单一IP的“爆红”易引发市场关注,但企业长期价值仍取决于其对核心资产的运营能力。有投资人指出不应以Labubu二手价格回落评判公司长期价值:“Labubu产能可快速爬升,溢价率自然回落,超过50%的溢价属于短期异常现象。溢价回归常态有利于真实消费者购买,并抑制市场投机。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控制二手溢价才是正确方向。”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家公司不可能将目光局限于某个单一产品的二级市场价格波动,需要让更多一手的消费者能够买到心仪的产品,才能保持潮玩IP公司的长期生命力。
大众日报:
Labubu二手价格跳水,能否迎来潮玩市场的理性回归?
近日,全球爆火的潮玩IP“Labubu”正在二手市场遭遇价格“雪崩”。第四代Labubu发售仅十余天,二手成交均价已出现10%至30%的降幅;一度被炒至千元的隐藏款,现在只需半价便能入手。此番价格的跳水,不妨视作潮玩市场回归理性的积极信号。
市场供需关系逆转,潮玩价格由炒作溢价重回产品本身价值。Labubu在二手市场的火爆与其限量发售策略所带来的产品稀缺性密不可分。最初,Labubu的供应量远低于市场需求,“一娃难求”使其在二手市场的价格疯涨,“抢到即赚到”的炒作逻辑主导潮玩市场。
然而,当泡泡玛特官方大规模补货、成倍增加全渠道投放量,直接打破了市场对稀缺性的预期,供需逆转带来了二手市场价格的急速下跌。Labubu从“买不到”变成“卖不掉”。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第四代Labubu的挂售数量明显增加,但成交量却不升反降,甚至不少卖家选择降价促销。有“黄牛”发帖称:“Labubu系列暂停收货,全盘系列大跌价,等待牛市回归。”潮玩市场告别“炒作潮”,带来的不仅是价格调整,更是市场向健康生态转变的信号。
消费者正在从“社交狂欢”转向理性消费。Labubu凭借“反差萌”的形象、盲盒机制的不确定性、社群分享的认同感,一度成为消费者的“社交货币”。但随着潮玩市场的饱和,潮玩收藏价值和社交属性减弱,Labubu逐渐从“社交货币”回归到玩具本身。如今,消费观念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拒绝被营销,不再为溢价炒作买单,更看重潮玩产品是否符合自己审美;不因社交压力去二手市场跟风购买,而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和消费能力进行理性消费。
潮玩本质上不是投资品而是情感消费载体。一些产品依赖“限量”“绝版”的营销套路,将本应承载情感价值的潮玩,异化为了以“情绪”为名的投机狂欢。回溯潮玩市场,Labubu并非个例,积木熊、暴力熊、KAWS等产品都曾在二手市场引发剧烈价格波动,随着消费者新鲜感的消退,二手市场在库存压力下崩盘,昔日的高价难求都变成了如今的有价无市。
潮玩产品二手价格的回落,既是对市场的一次纠偏,也是推动潮玩市场回归理性的契机。将潮玩从价格焦虑中解放出来,重拾其简单纯粹的乐趣,潮玩消费才能走得更远。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第一财经、界面新闻、北京商报、大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