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冥灯罗永浩又开启了吐槽模式,这次他将战火烧向了预制菜,中招的是著名的餐饮企业西贝。9 月 10 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直言,"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11 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我们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一定会起诉他。
这并非他首次为预制菜 " 透明化 " 发声。
2024 年 11 月,罗永浩曾发文称," 不反对预制菜,但餐厅卖预制菜并且不注明的,本质就是欺骗。即使真的做到了宣传的‘安全美味’,它也是欺骗。"
面对质疑,西贝客服表示,招牌菜牛大骨每天早上现煮,莜面也是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另外,炒菜用的蔬菜每天都是新鲜到店、现场炒制。
西贝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樊大卫也曾去到店拍视频 " 自证 ",称只有馒头、黄馍馍从中央工厂配送,其余凉菜、热菜、大菜全是明档现做。
可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过往关于预制菜的言论很快被扒了出来,让西贝颇为尴尬。
贾国龙曾在采访中表示," 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只要越高级预制程度越高,预制菜是未来餐饮的大趋势。"
预制菜的战火因为这次交锋再次被点燃。西贝到底有没有用预制菜?罗永浩的 " 真恶心 " 这次有没有败人品?
全部现做显然不太可能。
一是时间等不起。中式正餐合理等待时间不超过 45 分钟,西贝宣传蒙古牛大骨 " 古法慢炖三小时 ",卤羊肉要好吃十个小时也不够,真按现做的标准,哪个顾客也等不起。
二是口感耗不起。品牌餐饮企业要得是口味下限一定是有保障的,不同厨师想实现标准化的口感,即便能实现也成本耗不起,使用 " 中央厨房标准化加工 " 是概率很大的。
是否是预制菜的第一个冲突点在于消费者和餐饮企业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站在消费者角度看,只要不是新鲜的食材,现洗现切现下锅,就是预制。站在餐饮企业角度,只要门店有二次加工,就算 " 现做 "。目前,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是否属于预制菜并没有明确。
第二个冲突点是知情权。
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但 " 遮遮掩掩 " 才是最大的毒药。
第三个冲突点是性价比的问题。
在知乎、B 站、百度、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 " 西贝 ",最常见的评论是 " 贵 "。高端的价格如果换来预制菜的口感,这个谁也接受不了。
有人拿萨莉亚作对比," 萨莉亚全是预制菜,但人家明说还便宜,大家愿意去 "。还有人直言," 花着现做菜的钱,吃着预制菜,感觉自己像个大冤种 "。
家长更焦虑," 主打亲子餐厅却藏着预制菜,孩子吃的到底是什么?"
预制菜从不是洪水猛兽,性价比和不透明才是。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