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为高成长性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管家、量身定制“成长包”,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截至今年,朝阳区“凤鸣计划”推出5年来,已培育出22家上市企业、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朝阳区企业镁佳科技的工程师正在进行车驾智能的研发。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自从搬到朝阳区后,我们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业绩几乎每年都会翻倍。”天创信用CEO李文贤介绍,刚搬到朝阳区时,企业缺乏资金,朝阳区政府给企业推荐了很多银行,帮助企业获得第一笔贷款。当年,该企业还依托朝阳区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平台获批1000万元授信额度,为后续发展储备了资金保障。朝阳区还为入选“凤鸣计划”的企业配备专属管家,每次有新的惠企政策出台,管家都会第一时间推送给企业,并配上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导。
朝阳区发改委副主任李浛介绍:“我们为企业配备了专业化、‘一对一’的管家,重点从融资服务、应用场景、技术赋能、产业空间、培训问诊、宣传推广和政府相关资源等8个方面提供服务。”
如何认定凤鸣企业?朝阳区研究形成了筛选入库评价体系,主要围绕企业经营实力、市场认可程度、科技创新能力、获奖及合规情况等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首批凤鸣企业在行业上重点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业等十大高精尖产业,以及文化科技、新消费、新金融等具有朝阳特色的融合业态。
记者了解到,2020年9月“凤鸣计划”出台以来,该计划已开展三届,最新一届入库企业共266家,其中近九成是民营企业。所有凤鸣企业均配备专职管家,每年至少两次主动上门问需,与企业保持密切线上沟通。“凤鸣计划”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诉求1750余项,本届凤鸣企业中,已有50余家计划在朝阳区扩大经营规模。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