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肇庆市广宁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广东金融学院协办的“2025年广宁县村干部电商产业专题培训班”在广宁县委党校举行,全县180余名村干部代表参加培训,提升全县各村(居)干部电商产业运营能力,推动本地优质农产品“出山进城”。
“2025年广宁县村干部电商产业专题培训班”在广宁县委党校举行。 受访者供图
“发展农村电商是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村干部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广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黎盛光作动员讲话,他要求参训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广宁特色农产品上行和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全县180余名村干部代表参加培训。 受访者供图
本次培训课程聚焦“乡村振兴电商助农”、“建立共生型联盟组织”、“优质农产品外销策略”及“闲置劳动力电商增收”四大核心议题。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李细枚副教授基于所在“双百行动”揭榜挂帅项目团队前期在广宁县产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本地电商发展现状与机遇。通过走访竹笋、云吞、番薯、腐竹、茶油等特色农产品产区,调研团队精准识别出人才运营能力弱、供应链局限、流量获取难三大发展瓶颈,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和解决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广宁实际发展需求。并就如何直播、如何获客、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等技巧进行分享。同时剖析了广宁电商开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在此之前,所在的团队已经为广宁县农优产品的走出去搭建了“广宁优选”小程序,拍摄了多个企业宣传片、组织广宁企业到增城开展产品对接会等。
专家作主题分享。 受访者供图
生本新营销创始人、广东金融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副院长胡胜瑶深入阐述了“共生型联盟组织建设”的创新模式。她指出,破解农优产品“单打独斗”困境的关键在于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圈。通过整合广宁竹笋、山茶油、手工云吞等特色农产品与米仓平台的30余家品牌资源,建立“企业+农户+创业者”联动机制,实现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全链条协同发展。她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品牌共建、渠道共享、数据互通等方式,提升广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村干部积极互动。受访者供图
广州生本新营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建隆重点分享了“闲置劳动力电商增收”的实践方案。他提出,通过私域运营、社群团购等创新模式,能够有效激活农村闲散劳动力资源。以公司推出的“星盟计划”为蓝本讲述了采用“0投资、0囤货、0风险”的创业模式,可以为农村妇女、有闲暇时间的村民提供系统化培训和陪跑服务,涵盖产品选择、社群运营、客户服务等全环节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切实提升收入水平。
肇庆市喜如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天宇作为企业代表,就如何打造私域流量进行了交流。李天宇表示:“我们企业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今天听到关于私域运营的分享,深受启发。接下来我们将尝试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提升用户黏性和复购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方式,让参训学员对电商运营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
此次培训通过政校企三方协同,构建了完整的电商赋能体系。基于广东金融学院的前期调研情况分享以及理论和实践指导,结合生本新营销的实战经验和资源平台,为广宁县电商发展提供了从人才培养、供应链整合到市场开拓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参训村干部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案例生动、方法实用,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思路和实用方法。
本次培训是广宁县深化“政校企”合作、破解电商助农痛点的重要创新。通过系统培训与资源对接,不仅提升了村干部的数字素养和运营能力,更搭建起一个可持续的“企业+农户+创业者”共生发展生态,推动广宁电商助农从政策“输血”向产业“造血”转变。下一步,广宁县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开展系列赋能活动,加速“大湾区菜篮子肇庆分中心”建设进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李细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