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静默的积累,也有突然的转折。2025年9月中旬,美国及其盟友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施压方向急转。冻结资产动用、石油购买国关税这些计划浮出水面。
政策讨论一直存在,但最近一系列动作让外界看到了制裁可能发生结构性升级。
关税逼近中印,金融战线突袭前夜
2025年9月初,华盛顿财政系统里谈论的声调提高。持续的战争中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空袭力度未见减弱,政治与外交渠道反应迟缓,引起美国高层内部多次会议聚焦“经济压力倍增方案”。
某日财政部长与贸易代表在G7财长电话会中提出,对那些从俄罗斯石油中获益的国家应被施以重关税。信号清晰:继续采购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将付出代价。
同时间,一系列报告披露冻结俄罗斯主权资产的总额大致在数千亿美元范围,其中大部分资产以外汇储备、外国政府债券形式保存在欧洲多个国家。不少资产所在金融机构如证券托管中心、中央银行附属仓库等,其持有量巨大。资产被冻结多年,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利息与收益部分被用于援助乌克兰项目,但本金依旧未被用于其它目的。
美国财政部在多个场合呼吁盟友研究动用这些本金的法律办法,将其划入支持乌克兰防御与重建的专项基金。提出的机制包括制定专门立法,为动用被冻结资产本金提供法律依据,并与欧洲伙伴国家同步推进。讨论中涵盖资产性质、所属法律管辖权、主权免疫、国际条约义务等复杂法务问题。某成员国政府官员指出资产动用前需明确法律框架与风险。
石油出口成了第二个焦点。美国呼吁对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国家采取“次级关税”(secondary tariffs),其中关税最高可达百分之百。目标锁定中、印等主要买家。多份贸易报告显示印度已要求更大折扣以补偿关税与运输风险。出口合同中折扣幅度从数美元一桶上升至接近十美元一桶。运输保险、服务提供方对参与俄油贸易链的风险评估提高,部分货物装卸方与船运方开始避开与俄罗斯有关的交易路径。
媒体报道中提到,美国在与欧洲联盟及其他 G7 国家沟通时强调:如果石油收入断裂,俄罗斯将缺乏资金应对军事与国防开支。政策文件草稿中“切断战争资金来源”字样频繁出现。石油买家关税提案与资产动用建议几乎同时在多个外交渠道与财经会议上被提出。
冻结资产蠢动,本金动用迈出第一步
冻结资产规模在公开资料中浮现多个数字,但多数在 $2800 亿至 $3300 亿美元之间。该总额包括俄罗斯中央银行、私人代理人、部分寡头和官方实体在外的外汇储备、债券、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
一个主要托管中心管理有数百亿美元证券,其到期债务逐步转换为现金,然后存入短期货币市场。托管机构与国家政府间就这部分现金收益达成协议,用于支持乌克兰。
资产本金长期处于被冻结状态。本金未被大范围转移或动用。刻意保全本金成为许多政策制定者共识之一。利益部分被称为“非本金收益”,多国将这些收益上缴国家财政或援助乌克兰计划。
法律与制度障碍随之突显。国际条约中主权免疫条款保护国家资产不受强制征用;托管合同中存在所有权与使用权清晰界定;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间法律机制不同,对资产动用法律风险评估高度敏感。
多个国家财政部长与政策顾问在内部报告中提示,动用本金可能引发国际法庭诉讼、资产持有国被起诉、国际金融市场信任受损。
国会中已有议案草案提出对购买俄油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包括部分或全部商品进口税额上调至百分之百。草案文本中关税数额、受影响国家名单、实施时限、法律豁免情况均被列入讨论议题。投票与委员会审查在进行中。
买油国家的反应在公开贸易文件中有所描写。印度方面提出折扣要求提升至每桶十美元级别以抵消关税与贸易与运输风险。供应商在合同中开始添加附加条款,要求买方承担额外成本或承担可能的处罚。运输保险公司在审查俄油交易路线中延长审核周期,提高保费。部分交易因风险上升而延迟或取消。
欧洲联盟成员国家在石油关税与资产动用方面分歧明显。部分国家支持加快淘汰俄罗斯能源进口,把对第三国石油买家的关税选项列入备选政策中。其他国家坚持需保持贸易与法律稳定性,担心能源供应链中断与反制影响。政策议案草稿中包含对能源替代方案与能源安全评估的附录。
印度索要超级折扣,俄油出海渠道被压缩
美国财政部长与贸易代表在 G7 财政部长电话会议中提出对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建议。细节包括建议征收百分之五十至一百百分比的关税。
目标锁定若继续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与企业。这项建议已在多国间引起讨论与分歧。欧盟成员国中不少对关税规模与法律基础表达疑虑,有国家认为此类关税若贸然实行可能引发贸易争端。
印度进口商开始要求更大幅度折扣。在现实交易中,折扣从过去每桶大约低几美元逐渐提升至约十美元水平以弥补关税与运输或保险风险。石油合同中出现新的条款,要求买方承担可能的附加成本。
若关税落实,合同履行速度放慢,有些装卸安排被搁置。部分装运船只调整目的地,以规避制裁风险。运输保险公司对参与俄油贸易的船运服务审查更加严格,保费上升。
欧盟内部正在研究是否将对第三国石油购买政策正式化。一些成员国提出将对中国、印度等国实施惩罚性贸易措施。另一些国家建议先评估能源替代方案与供应稳定性。能源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如果对这些买家实行关税,俄罗斯油品出口至这些市场的数量可能下降。未来几个月,原油装载计划显示部分发货被转向其他买家或暂停装运。
石油交易制裁之外,美国推动使用被冻结资产所得利润方式支持乌克兰重建。这些利润多数来自俄罗斯资产在托管方或金融机构产生的利息收入。部分国家已将这些收益直接用于援助项目。实际资金流开始进入重建基础设施、支持防御设备、补贴战争支出。
国际市场对这些动议反应敏感。石油价格短期内出现波动。由于对石油流通路径的威胁,卖家与买家双方都在重新评估合同条款与支付方式。部分原油仓储商与中转港口运营商开始审查与俄罗斯有关的合同是否会受到制裁影响。买方在运输保险与船舶保险方面承担更多审查与附加费。
讨论中还包括使用“价格上限”机制与保险与航运服务限制等配套工具。欧盟与 G7 国家部分代表提出修订价格上限,从而使只有在价格低于门槛的交易才能获得保险与运输服务。此类机制已有降低门槛的提案。若这些被采纳,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到国际市场的流通将构成实质阻碍。
美国对购买国征关税建议之中的惩罚性元素明显。购买国若继续交易,成本风险上升。买家议价能力与地缘政治压力急剧增加。许多贸易机构正在衡量是否维持原有采购规模。
律对抗升级,欧美内部暗藏分歧
动用被冻结俄罗斯主权资产本金的政策在法律上面对重大障碍。国际法中主权国家资产享有主权免疫权,多国法律中对没收或征用外国主权资产有严格限制。托管合同中存在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之细节条款,这些条款对是否能将资产作为“没收”用途构建法律基础或障碍。若动用本金,有关国家担心被起诉或受到外交与法律反制。
欧盟部分成员国对动用本金观点保守。有国家财政部长会见中指出,在未明确法律依据前,应继续仅动用资产所生成的利息与收益。法律顾问反复强调国内法院制度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誉风险。托管机构如证券存管中心、中央债券市场中介,需要确认资产所有权归属与法律责任。
政治阻力同样存在。购买俄罗斯石油国家要求折扣与风险补偿已在谈判中被提上日程。贸易协议双边压力增大。部分国家担心本国出口产业会因被征反关税遭受损失。能源供应安全成为政策制定者间的重点考量。若国内能源依赖程度高,关税政策执行需考虑替代来源与价格震动。
执行过程中协调问题明显。美国与欧盟、G7 同行国在是否征税、税率多少、对哪些国家与企业实施关税、以及关税如何实施等方面存在分歧。关税政策需经常规立法过程,有些联邦或国家机构需审核。若实施过急,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报复。能源市场供应链中断风险、运输与保险服务中断风险在现实中已有体现。
资产动用策略也面临执行难题。一些报告显示冻结资产大部分被股票或政府债券形式托管于金融中心,如某国托管中心持有大量俄罗斯中央银行资产。动用本金可能意味着这些证券被强制出售,有可能引发市场波动。资产所在国家法律程序可能要求司法审查或立法通过。因此即便政策提出,也可能被推迟或修改。
有政府强调,在动用资产本金方面,需要保障透明度与问责机制。资金流向、用途、回报等必须可追溯。部分国家政府已经开始起草法律草案或政策指导文件,但尚无大规模法律执行记录。关税措施中,具体目标国与税率等政策参数尚未正式统一。政策到落实环节尚在磋商阶段。
石油交易遇压、资产动用受限。制裁政策正在深化,挑战结构复杂。未来几周政策会议、内部法律审查与国际对话将决定这些提案是否成为可操作执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