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昕昕
杨思亮:从“宝盈超市”到“易方达大超市”
杨思亮,咱们的“消费主题混合基金”大神,之前可是宝盈基金的超级明星——从2015年加入宝盈基金,到管理着100亿规模的基金,他成了基金圈的“黑马”级人物。
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宝盈消费主题混合”,这只基金自2018年起表现出奇好,回报率156%!连基准都甩了好几个身后,简直是“市场大佬级”存在。
但有个问题:2025年8月开始,杨思亮选择了离开,先是逐渐卸任他手上的基金,最后直接“跑路”了,去了易方达基金。
离职的传闻也跟着来,大家猜测他跟宝盈基金在薪酬上的分歧,搞不好真的是没“钱”聊不下去了。
宝盈基金:人才流失,急需“补血”
杨思亮的离开,简直是宝盈基金近年来一连串人事变动中的“压轴大戏”,不仅仅是杨思亮,2025年5月,副总经理李俊也“拜拜”了,固定收益部的大佬邓栋也扔掉了债券基金,大家一个个都消失了。
这种情况听起来是不是像极了《绝命毒师》里那些越来越少的“老大哥”?如果你觉得宝盈只是失去了几个大佬,那可真是低估了它的“内伤”——他们的“核心人物”真的是一个个“瘦骨嶙峋”,人才流失严重到可以用“黄埔军校”来形容。
想想看,宝盈基金一共有18个基金经理,可是其中超过一半的人的任职时间还不到3年,而有5个新手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连1年都不到。
“转行”事件频发,行业已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像杨思亮这样从小基金公司跳槽到头部公司,其实是最近基金圈内一个大趋势,你以为“拼实力”的时候都是靠团队的?不!更多的是看“个人IP”!
那些有业绩、有资源的基金经理,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市场的“流量密码”,你看,这宝盈基金最近一个又一个大佬的离职,不禁让人想起曾经的小打小闹和突然爆红的“头部公司”!
显然这不是偶然,很多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宝盈基金这类,它们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产品结构陈旧、创新乏力,团队都在“逐渐流失”,营销能力也无力突围。
再加上基金管理规模排名不靠前,机构客户也不怎么理睬,结果就变成了“你想继续活下去,我就得给你点糖吃”——这些公司要“创新”,却又卡在了“我都没钱了”的境地。
当下的公募基金行业就像是一场“疯狂的马拉松”,而宝盈基金和其他中小基金公司都好像是“掉队的跑者”,他们虽有过一时的辉煌,但因为资源不足、人才流失、创新缺乏,很难在这场大竞争中持续跑下去。
想要走出“黄埔军校”的魔咒,中小基金公司不仅要“加大投入”,还得找准自己的特色,否则,最终只能成“头部基金公司”的“兵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