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正在放下“商务刚需”的架子,朝着“生活悦己”的方向发展。9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以及舍得酒业等多家白酒上市公司主动为白酒产品“降度”,推出低度化产品。
在这股低度风潮之下,不仅有酒企为拓展年轻消费群体深耕存量市场的思考,同时也有通过低度产品实现与核心主品牌的价值区隔与互补。事实上,酒企想要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不仅仅是推出产品那么简单,未来若想要真正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口白酒”,仍需要酒企切实贴近消费者需求。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多家白酒上市公司推出了低度化产品。其中,五粮液推出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并邀请歌手邓紫棋作为全球代言人;泸州老窖宣布已完成28度国窖1573研发,将择机投放市场;古井贡酒推出年份原浆“轻度古20”,以26度低酒精度和混饮特性试图切入年轻消费市场;舍得酒业将推出其首款低度高风味型老酒“舍得自在”,酒精度为29度;水井坊在部分市场试点38度以下新品;洋河升级了33.8度微分子酒;此外,酒鬼酒准备了四款40度以下的低度产品。
对于推出低度产品,泸州老窖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表示,随着白酒消费群体迭代,低度化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之一。当下白酒行业正向“品质提升、品牌影响、文化表达、价值创造”转变,年轻消费群体更倾向于个性化、低度化、利口化、悦己化的酒类消费,以及“轻社交”场景。
酒企纷纷下场推出低度酒的背后,不仅是酒企俯身贴近年轻消费者的切实体现,同时也是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布局主流消费价格区间的重要举措。
《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50后”和“60后”一代逐渐退出酒类消费市场的主流地位,同时“70后”和“80后”的消费量也在逐步缩减。当前,1985年前出生的商务及管理人群已成为白酒市场消费的主力军,而1985年至19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以及“95后”的职场新人则被视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业内人士表示,白酒主力消费群体呈现出代际交替的形势,年轻化浪潮势不可挡。如何拥抱年轻消费者,打破固有消费圈层,探索品牌年轻化之路,成为当下白酒企业探索的一项课题。
除消费群体广泛外,低度酒市场快速增长也为当下酒企推出相关产品提供了增量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低度白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约200亿元增至2024年的约57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7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
白酒从业者指出,无论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潜力,抑或市场增速的可观性,其背后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增量市场,同时也为酒企深耕存量市场提供机会。但目前低度酒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真正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并非是一款产品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企业从战略、产品、渠道以及营销策略全方位布局。
尽管当下低度酒产品相继发布,但若想要真正切入年轻消费市场却并非仅仅有产品这么简单。纵观当下消费市场,低度酒仍面临着消费场景缺失的问题,且市场认知与饮用习惯并未建立。目前,白酒消费场景主要以商务宴请与礼赠等为主,其主要产品以高度、高端白酒产品为主。而在居家自饮、朋友聚会等场景中,精酿啤酒、预调酒等低度酒产品为主流产品。
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指出,年轻人市场是企业寻找细分市场的重要突破口,是企业培育潜在消费者获得新增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推进白酒“年轻化”进程中,企业需在品牌营销时转变话语体系,运用新媒体工具、体验营销等手段,以契合年轻消费者喜好的方式开展营销活动。如此更易引发群体传播与裂变效应,达成传统白酒内容向当代创新输出的转变,进而赢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消费场景缺失的同时,在渠道端低度产品也不占优势。白酒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低度酒产品整体渠道利润较低,加之行业动销活力尚待激活,因此很多终端渠道都对低度酒产品持观望态度。因此,若未来低度酒不能给渠道一些相关政策,很难带动低度白酒销售。
事实上,降度是酒企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起点,而非终点。未来,若要真正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则需要从需求端真正触及消费者。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年轻化、低度化不能称为趋势,而是一种饮酒新潮流。在中国酒业进入三理性(即消费态度理性、消费价格理性、消费选择理性)时代的大背景下,酒企应注重关注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走近年轻消费者,研究年轻消费者真正喜欢什么,并在产品和品质创新上做出适时改变。消费者通过酒博会展现出来的饮酒喜好、饮用方式、场景仪式必须得到酒企的重视,知名酒企和产业链骨干企业在酒业新消费趋势中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而引领行业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冯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