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在其中。这场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多要素的深度改革,将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而在本轮改革中,粤港澳大湾区再次站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成为要素市场化改革破冰的排头兵。
为何要进行要素市场配置改革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深水区”。如果说商品市场改革是“上半场”,那么要素市场改革则是难度更大的“下半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依然相对滞后,要素配置效率低,不同生产要素之间协同不足,地区间、产业间和企业间的要素流动仍然存在障碍。
事实上,要素市场配置改革早已启动。早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而此次试点,就是对要素市场配置改革顶层设计的实际落实,也标志着中国正在从“要素红利”向“制度红利”转型,正在蹚过要素市场配置改革这一关键的“改革深水区”。
本轮要素市场配置改革试点涵盖了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资源环境等多个要素市场配置领域,通过要素市场制度优化的方式,提高要素市场的配置效率,其主要做法是以市场配置作为要素配置的主要手段,以政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为要素市场配置的重要辅助。例如,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方面,试点改革支持建设省市一体化“一网共享”平台,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此举将有效激活大湾区数据要素市场,加速数据要素流动,为大湾区AI产业、数字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使得大湾区成为本轮要素市场配置改革试点的关键地区。而要搞好本轮改革试点,大湾区必须做好两件事:
其一,将改革试点和大湾区的新质生产力结合起来。聚焦深海、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领域,推动这些领域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试点,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质生产力,实现新质生产力要素的集聚。
其二,将改革试点和大湾区的跨境优势结合起来。比如,支持探索外籍人才停居留便利制度的落地,落实港澳人员和外籍人才在粤参保缴费政策,实现人才“优粤卡”全省一卡通行。这些改革举措将进一步落实港澳人才在大湾区发展的社会保障,解决跨境社保难题。从而为跨境人才流动提供便利,也为大湾区企业提供更广泛的人才支持。再比如,利用大湾区“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独特优势,实现跨境资源整合,引进技术和资本等关键要素,将内地九市打造成国内国际衔接的高标准、高效要素市场。
面向未来,随着大湾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创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跨境协同将成为驱动港澳经济及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我们期待,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更为全国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文丨盘和林(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