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交所上市委安排,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广益”)将于9月19日上会,接受深交所上市委于当日召开的2025年第20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的审核。这意味着该公司的IPO进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新广益的上会结果如何?9月19日的上市委审议会议自然会给出结果。而作为新广益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有故事的公司,而且该公司的故事堪称“离奇”、精彩,不愧是准备登陆大A市场的IPO公司,出手就是与众不同。
一、2024年业绩打破僵局,增速能持否?
实际上,从2021年到2023年,新广益的业绩是陷入相持状态的。营业收入有起有落,而净利润基本处于下跌或滞涨状态。
从2020年到2023年,新广益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966.89万元、49,610.28万元、45,526.27万元、51,614.17万元,呈现出起-伏-起状态;而净利润分别为8,874.80万元、8, 349. 46万元、8, 151.34万元、8, 328.25万元,净利润一直都没有超过2020年的水平(新广益不同版本招股书之间的净利润数据存在细微的出入)。
但2024年,新广益突然迎来一股助力,实现营业收入65,717.19万元,同比增长27.32%;净利润11570.19万元,同比增长38.93%,一举扭转前几年业绩增长乏力的局面。这显然是新广益IPO的加分项,只是不知道这股助力是否会一直伴随在新广益的身边,让该公司将这种高增长持续下去?或者这种高增长就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只是助力新广益IPO闯关而已?
二、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靠打证明也行?
在新广益的招股书里,该公司一再标榜自己公司的产品(即抗溢胶特种膜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且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之所以说这个占有率第一是公司自己标榜的,究其原因在于,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等特种薄膜,由于该等产品不属于大宗原材料商品,因此市场上并无该等产品价格信息、产能产量的公开数据披露。新广益主要通过对下游客户访谈、获取权威机构出具证明的方式了解行业内情况。
比如,在今年9月12日提交的招股书上会稿中,相关表述为“根据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出具的证明,公司抗溢胶特种膜产品2020-2024年连续五年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而在招股书的申报稿里还有不同版本的表述,其一为:根据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出具的证明,公司抗溢胶特种膜产品2020-2023年连续四年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2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其二为:根据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出具的证明,公司抗溢胶特种膜产品2020-2022年连续三年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22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不知道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到底给新广益出具了几份这样的证明,新广益不妨将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出具的证明一一予以公布。
三、与已注销公司做交易,骇人听闻!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必须是在两个客观存在的企业之间进行。但新广益厉害就厉害在可以跟一家已经注销的公司做交易。
在新广益的供应商队伍里,有一家名叫苏州润利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简称苏州润利达)的公司。通过天眼查不难发现,这家公司已于2022年3月18日被注销。
然而在新广益2023年6月、9月、11月、12月先后披露的四版招股书申报稿里,都写着和“苏州润利达”的采购合同还在履行,履行时间为2020.01.01-长期。苏州润利达公司都已经注销了,新广益却还能与其履行合同,不知道新广益有什么绝招不?
四、文凭不等于能力,新广益就靠大专及以下学历者来搞研发
或许是因为新广益董事长本人就是大专文凭的缘故,所以在新广益整个公司就拒绝“唯文凭论”,尤其是在研发团队,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2024年末,公司整个研发团队的人数是50人,而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多达37人,占比高达74%。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2024年新增的研发人员中,居然有8人是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其中大专以下学历的就新增了7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广益研发团队的组成确实令人大开眼界,甚至完全看不懂。
或许正是因为新广益研发团队这种奇葩的组成吧,所以从2021年1月5日之后,到今年9月12日公司招股书上会稿公布之日,新广益就没有发明专利问世。该公司最新的一项专利是2023年3月10日面世的实用新型专利:表面粗化的集流体金属箔,也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了。也就是说,该公司已有4年零8个月的时间没有发明专利面世了,同时有两年半的时间没有实用新型专利面世。难怪该公司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创新和研发能力遭到舆论的质疑。(本文独家发布,谢绝转载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