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再次挥舞制裁大棒,这次竟将矛头指向中国企业。随着俄乌战事持续胶着,加上近期俄白俄罗斯联合军演及俄罗斯无人机进入北约领空事件发酵,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了针对俄罗斯的第19轮制裁方案。令人意外的是,这份制裁名单中赫然出现了12家中国企业的名字,涉及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欧盟将禁止与这些企业进行商业往来。
欧盟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欧盟官员声称,此举是为了切断俄罗斯的资金来源。说白了,就是老调重弹地炒作中国援助俄罗斯的论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直接点名中国,扬言要追究那些通过购买石油为俄罗斯战争机器输血的第三方国家企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制裁方案目前还停留在提案阶段,需要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点头才能生效。 这已不是欧盟第一次把中国拖入对俄制裁的漩涡。观察人士指出,欧盟此举暗藏双重算计:一来可以向美国示好,配合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二来企图逼迫中国利用对俄影响力,在俄乌和谈问题上施压。对此,中国早已亮明态度:我们既非冲突当事方,也非始作俑者,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合作完全符合国际规则,不应受第三方干涉。针对欧盟的无理威胁,中国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欧盟酝酿对华企业制裁之际,中国刚刚向欧盟出口了2582吨稀土产品。海关数据显示,上月中国对欧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激增21%。要知道,由于中国近期加强稀土出口管控,欧盟企业已在8月份遭遇7次生产中断。欧洲智库研究显示,中国供应着全球60%的锂、70%的钴,几乎垄断了石墨市场,欧盟的稀土进口更是完全依赖中国。这种高度依赖性让欧盟在关键矿产领域显得尤为脆弱。 从这一现实不难看出,若中国真要反制,稀土无疑是张王牌。但中国始终保持着克制态度。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完全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因为这些资源具有军民两用性质,这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只要符合规定,中国仍会批准相关出口申请。不过,如果欧盟继续执迷不悟,执意对中国企业发难,那么稀土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反制工具箱中的重要选项。毕竟,在相互依存的国际贸易中,任何单边行动都要付出相应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