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于2025年7月28日公布,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育压力。而本次国家育儿补贴符合国际标准,国家育儿补贴有利于提振相关母婴消费产业链,需求差异化与高端化发展将加速。
1、生育形势显示严峻
母婴行业和结婚、生育、新生儿紧密相关。2025年7月28日,中办、国办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年满3周岁、按年发放。此《方案》实施的背后主要原因是国内生育形势显示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15-49岁育龄妇女规模从1982年的2.5亿逐年增加至2011年的3.8亿峰值,之后以年均618.9万人的速度下降,到2022年已降至3.1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25年中国15-49岁育龄女性数量将比2020年减少1600多万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育龄女性减少,新生儿数量也在2012年之后进入下降通道,虽然2016年受“全面两孩”政策刺激出现短期回升,但之后连续跌7年,直接跌破1000万大关。2021年“三胎”政策实施,缓解了新生儿数量下滑的趋势,2024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同比增加52万,回升至954万,但可能是中国人“春季受孕”模式在2023年初受疫情冲击而堆积至2024年的结果。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生育政策不断完善,后续仍存加码空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母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人口结构面临严峻挑战下,政府积极出台生育激励政策,并且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从2011年开始逐步实施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并在2021年5月31日提出三胎政策。随后,国家相继出台各项鼓励生育新政,包括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提供住房支持、教育医疗支持、税收优惠,发放生育补贴,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等各种积极政策。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同时,国家层面相关配套支持政策逐步完善,支持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例如,2025年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从2025年1月1日起,每孩每年发放育儿补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地方政府积极跟随国家步伐,出台育儿补贴政策,主要覆盖二孩、三孩家庭,补贴总额在2000-20000元左右,较抚养成本而言仍显较少。例如,2025年3月,呼和浩特市发布育儿补贴政策,新生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对应可分别获1万元/5万元/10万元总额补贴,属全国范围中补贴金额较高的地区,同时配套义务教育阶段二孩入学“幼随长走”、“就近择优”,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可在全市自由选择等教育细则及产妇每日“一杯奶”补贴等措施,其他省市有望进一步跟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从养育成本来看(即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中国的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显著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仅次于生育率全世界最低的韩国。由此可见,中国生育补贴相关力度较其他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言存在更大的提升空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国家育儿补贴有利于提振相关母婴消费产业链,需求差异化与高端化发展将加速
事实上,生育补贴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多呈回升态势。如郑州市2023年8月起推行生育补贴,2024年末人口出生率达8.75‰,同比增1.16‰;长春市于2023年10月起实施三孩生育补贴,其出生率于2024年达4.35‰,同比增0.52‰等。统计局官网也表示,2024年我国出生率由降转增,“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逐渐落实”系主因之一。
而随着生育补贴政策实施落地,人口出生率回升,市场有望达到预期,我国母婴消费产业链或更多获益。
整体从市场来看,在补贴政策支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以及母婴产品消费能力提升等诸多因素促进下,我国母婴市场规模在挑战中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母婴市场规模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90、95后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和精细化需求,母婴产品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总体呈现高端化和差异化的趋势。此外,新生代妈妈们对母婴护理、亲子摄影、医疗保健、儿童早教等内容和服务的细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