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9月30日讯(记者 代紫庭)近日,国内头部宠物食品企业中誉宠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誉宠食”)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由肉制品龙头双汇发展(000895.SZ)领投,老股东广发乾和跟投。
9月30日,蓝鲸记者就双汇发展领投中誉宠食、未来战略计划等问题致电并致函双汇发展。企业回复称:“这仅是企业的一次正常财务投资”。
事实上,这是中誉宠食完成的第三轮融资,也是双汇在主营业务增长承压背景下,首次以战略投资方身份跨界切入宠物食品赛道。
当传统“绝活”火腿肠不好卖时,目光转向“铲屎官”的双汇能否借此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三公里的“邻居”变成了股东
自扎根漯河后,中誉宠食在投资领域便格外“受宠”,疯狂吸金。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企业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2024年1月中誉宠食获漯河市臻选食品产业基金、广发乾和等机构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2025年6月,公司又完成由铭耀资本、国泰君安创新投资等机构参与的亿元级B轮融资。
这一次,轮到漯河龙头企业双汇坐庄,领投B+轮融资。据漯河市工商联公众号消息,此轮融资金额达“亿元级”,进一步增强了中誉宠食的资本实力与产业链整合能力。蓝鲸记者在天眼查上发现,融资完成后中誉宠物食品的注册资本增至2387.6499万元。
对于资金流向,中誉宠食表示将用于漯河产业园三、四期产线建设,并推动在中东设立海外宠物食品工厂,加速全球化布局。
蓝鲸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建设计划较之前新增了四期产线。据大河财立方报道,此前融资建设的三期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新增烘焙粮、风干粮等产能。
官网显示,中誉宠物食品主要从事宠物零食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旗下拥有“Petideal”,“欢动”,“Hidog”,“Petlove”等高端宠物零食品牌,同时为国外客户提供OEM和ODM贴牌生产服务。
融资完成后,中誉宠食和双汇之间的关系也从生意上有合作的“隔壁邻居”,升级为坐一个饭桌上的共同持股的合作伙伴。
时间回到2020年,两家公司的结缘源于当地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当年漯河市召陵区人民政府牵头布局宠物经济,共建“宠物新国货产业”,并规划1500亩宠物产业专业园区。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漯河市委书记还带队赴山东考察,与多家宠物食品企业达成合作,中誉宠食便是其中一家。
在召陵区的规划中,当地政府希望以“链长制”推动产业集聚,即依托双汇强大的肉制品加工能力,打造“宠物食品原料—生产—仓储—物流”一体化链条,从而大幅降低冷鲜肉的运输成本。
而中誉宠食和双汇正是这一链条的共建者与受益人。蓝鲸记者发现,双汇位于漯河第二工业园区的鸡肉屠宰加工基地与中誉宠食的工厂行车距离仅3.6公里,不到10分钟的车程意味着更低的冷链运输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空间。
中国餐饮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由于库存积压、配送延迟、温度失控等供应链难题,每天食材的库存损耗高达2%,企业约15%的利润被高昂的冷链物流成本所吞噬。
但对于中誉宠食而言,落地漯河即享“原料在隔壁、物流在门口”的优势,所以它身上的“担子”要轻得多。据漯河日报报道,豫中南快递分拨中心日均中转1200万单,让1公斤宠物食品快递成本比沿海地区低0.6元。这对于成百上千吨的食品中转而言,能省下千万级的运输费用。
但对于中誉宠食而言,落地漯河即享“原料在隔壁、物流在门口”的优势,所以它身上的运输成本“担子”要轻得多。据漯河日报报道,豫中南快递分拨中心日均中转1200万单,让1公斤宠物食品快递成本比沿海地区低0.6元。
这对于成百上千吨的食品中转而言,能省下千万级的运输费用。一位冷链运输的业内人士向蓝鲸记者透露,一般在人口近千万级的城市,4.2米冷藏车单趟三点配送,常规装载3~5吨(约8~10立方米),费用多在350~450元/趟。“如果跨省运输或距离较远的话,一趟至少都是万元。”
如此巨大的物流成本优势,为中誉宠食大规模生产与市场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漯河日报报道,中誉宠食目前共有1000多个SKU,二期生产基地共设两条烘焙粮产线,最高时产6吨猫粮;另设两条膨化粮产线,最高时产8吨猫粮;鲜肉粮年总产能超10万吨,今年企业营收预计接近10亿元。
双汇主业低迷加速求变
作为肉类加工领域的“老大哥”,双汇能为中誉宠食提供行业内难出其右的屠宰加工供应源,也能反过来助其自身探索“第二增长空间”。
蓝鲸记者梳理发现,巧合的是同样在2020年,双汇发展通过近70亿元的定增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了禽业与养殖产能的新建以及原有屠宰和肉制品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其中在漯河当地就有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和工厂的改造和升级等,以上项目均已在2023年8月前结项。
在多年布局下,双汇已具备十分充沛的原料供应和加工能力,为其入局宠物食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宠物食品行业高度相关的生鲜禽产品线为例,今年双汇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商品鸡养殖项目产能满产后年出栏肉鸡可达3亿只。”另据双汇2025年半年报,生鲜禽产品销量为18.03万吨,同比增长17.46%。
但事实上,这些项目并未能够立即为企业带来利润回报。2024年财报披露,双汇上述项目累计净亏损约3.87亿元。其中,肉鸡产业化项目亏损最为严重,达3.08亿元;生猪养殖项目与屠宰调理制品技改项目分别亏损7229.3万元与584.93万元。
新业务拓展遇阻的同时,双汇赖以生存的基本盘也面临着挑战。经梳理财报发现,2021年至2024年,双汇营收已连续四年同比下滑。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双汇在2022年达到56.21亿元的近期高点后,于2023年同比下降10.11%至50.53亿元。至2024年,虽然降幅显著收窄至1.26%,但依然延续了下滑态势,净利润为49.89亿元。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0.53亿元,2024年同步下降1.26%至49.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9.89亿元,较2022年的56.21亿元仍有差距。
尽管整体营收规模仍居行业前列,但其肉制品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下滑,主业增长明显趋缓。根据双汇发展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4.14亿元,归母净利润23.23亿元,同比增长1.1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15亿元,同比下降0.71%。
纵观其近几年的业绩,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双汇面临品牌老化、消费者偏好转变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普及,火腿肠等传统肉制品被贴上“不健康”标签,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已成为双汇眼下亟须应对的难题。
当火腿肠业务遇阻,将目光转向“铲屎官”们可能是双汇寻求突破的方向之一。毕竟“主人吃着外卖给狗做营养餐”的养宠理念在当下并不少见。东兴证券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宠物食品全网销售额约75亿元、同比增逾三成,综合电商成交额达8556亿元,消费韧性凸显。
站在风口的市场也让行业龙头在今年快速增长,上半年行业龙头乖宝宠物(301498.SZ)上半年营收32.21亿元,同比增长32.72%;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22.55%。中宠股份(002891.SZ)表现同样抢眼,营收24.32亿元,同比增长24.32%;净利润2.03亿元,增幅高达42.56%。
双汇凭借其在肉类加工领域的原料优势、供应链能力与渠道网络,有望快速切入这一高增长市场。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向蓝鲸记者表示,双汇为中誉提供稳定鲜肉原料,降低采购成本并保障品质;中誉则借助双汇的渠道网络(如商超、电商)快速铺货,提升市场渗透率。这种“上游原料+下游制造”的整合模式,符合宠物食品行业供应链透明化、品质可控化的发展趋势,未来或成为行业标配,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
这场从“人吃的肉”到“宠物吃的粮”的产业延伸,能否真正成为双汇的“第二增长曲线”,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