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主要由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下简称“联交所”)依据《上市规则》及相关监管指引判定,核心重点可归纳为财务健康性、持续经营能力、合规性、交易状态四大维度,以下逐一解析:
一、财务指标不达标:触及量化退市红线
联交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设有严格的量化标准,若长期不满足可能直接触发退市。具体涉及以下几类指标:
1. 盈利测试(适用于主板)
根据《上市规则》第13.09条,主板公司需维持基本盈利能力。若公司连续3个财政年度累计盈利低于5000万港元(其中最近一年盈利不低于2000万港元,前两年累计不低于3000万港元),可能被认定不再符合上市条件。
注:GEM(创业板)公司无此测试,但需满足更严格的现金流或市值要求。
2. 市值/收入/现金流测试(主板可选)
部分主板公司以“市值/收入/现金流”标准上市(如生物科技公司),若连续3个财政年度市值低于5亿港元、收入低于5000万港元且经营现金流为负,可能触发退市。
3. 净资产要求(通用)
无论主板或GEM,若公司资产净值(总资产减总负债)连续两个财年低于1亿港元,联交所可启动除牌程序。此指标直接反映公司净资产规模是否足以支撑持续运营。
二、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资不抵债或审计否定意见
持续经营能力是监管核心,即使财务指标暂时达标,若无法证明未来能继续运营,仍可能被退市。
1. 资不抵债
若公司资产净值持续低于零(即负债超过资产),或审计师在财报中明确指出“资不抵债”且无合理改善计划,联交所可认定其无法持续经营,启动除牌。
2. 审计意见异常
审计报告是关键监管依据,以下情形可能触发退市风险:
三、严重合规问题: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失效
联交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要求极高,重大违规可直接导致退市。
1. 信息披露违规
2. 公司治理失效
四、交易状态异常:流动性枯竭或长期停牌
交易活跃度是市场对公司价值认可的基础,流动性长期不足可能触发退市。
1. 长期停牌
2. 成交量/市值过低
五、其他法定退市情形
退市流程:从风险警示到最终除牌
联交所退市程序通常分为:
总结:核心风险防范要点
香港上市公司需重点关注:
来源:锋行链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