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环境趋稳和 AI 技术加速渗透的背景下,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教育行业的投融资延续了上半年的活跃态势。据多鲸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1–9 月共披露投融资事件 40 起,总融资额达到 19.7 亿元。(完整投融资事件名单在底部)与 1–6 月相比,新增 15 起融资事件,也在融资阶段和业务类型上释放出新的信号。
随着 AI 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渗透,以及家庭、学校、职业培训等多元需求的释放,创业项目层出不穷。然而,资本的热情并非一味扩散,而是在经历早期试水后逐渐走向理性筛选。
与此同时,教育行业的资本逻辑也正在从单纯追逐「风口」,逐渐转向更加注重结构、场景与长期价值的方向。
整体而言,1–9 月教育行业的投融资仍然以天使轮为主。28 起天使轮融资,占比七成,这与上半年约 72% 的占比基本一致。盛道家族教育在 9 月完成的 1000 万元天使轮融资,就属于其中一例。它所提供的高净值家庭定制化服务模式,说明资本在早期依旧愿意押注那些定位清晰、需求刚性的项目。大量此类天使轮案例显示,教育仍然是一个以「试水」创业为主的赛道。大量创业团队通过天使轮融资获得启动资金,用于验证模式、积累用户和打磨产品。这种稳定性也意味着,资本并未放弃对新进入者的关注。
但三季度的增量也带来了新的结构变化。4 起 A 轮融资让该阶段的数量从上半年的 3 起增至 7 起,显示出部分项目正在跨过验证期,进入成长扩展阶段。
具体来看,A 轮融资的几个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其中,AI 儿童益智玩具品牌 Haivivi 跃然创新,获红杉中国、华山资本、愉悦资本等豪华资本阵容联合投资,金额达 2 亿元人民币,是全年 A 轮最大单笔融资,凸显了 AI+硬件在教育场景中的潜力。
小立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 3000 万元 A 轮融资,重点在于公办教育赋能、民办教育支持及未来教育模式探索三大方向;北大博雅获 1500 万元人民币 融资,定位于管理培训服务,说明区域和成人教育细分赛道也在受到资本加持。
这些 A 轮案例表明,资本在早期「试水」的基础上,正在挑选具备落地能力与规模化潜力的项目,推动其进入更大规模的市场拓展阶段。相比单纯概念式创业,如今的投资逻辑更强调实际应用与扩展前景。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码王在 9 月完成 D 轮融资,成为全年首个后期阶段披露案例,释放出教育行业已经存在具备扩张和规模化条件的成熟企业。
教育行业并非只有「试错式」创业,也已经存在一些具备扩张和规模化条件的企业,能够进入成熟融资周期。同时,并购事件在 1–6 月和 1–9 月都保持在 2 起,显示行业整合并未明显加速,但资本对并购这一路径的关注仍在延续。
因此,融资结构的对比显示出一种递进关系。天使轮的数量保持稳定,说明创新活跃度未减;A 轮的增加,则体现出部分企业正在从探索走向成长期;而 D 轮的出现,则象征着少数项目有机会迈入成熟扩张阶段。换句话说,教育行业的投融资正在慢慢形成「金字塔」式分布,早期仍是底座,但上层结构已经开始显现。
从整体统计来看,40 起案例的平均融资额为 4925 万元,但中位数仅为 1000 万元。大多数融资集中在千万级到数千万元之间,而少数头部项目则极大拉高了平均数。小码王的数亿融资与 Haivivi 的 2 亿元融资就是典型代表,它们在资本的集中投入下,形成了与其他项目截然不同的体量差距。这种差异说明,资本正在形成「少而精」的偏好,宁可把更多资金集中投向少数更有把握的标的,而不是分散在大量不确定性较高的项目中。这一趋势也呼应了宏观投资环境的理性化,即在资本存量有限的情况下,投资人更倾向于追求高确定性和可持续成长。
从排名前四的投融资事件来看,融资金额从数亿人民币到数百万美元不等,既有本地产业基金对成熟项目的小码王加码,也有顶级美元与人民币基金联合押注这样的跃然创新这样的 AI 硬件新秀,同时好未来等教育巨头携手创投支持瓦拉英语等早期项目,国际资本亦提前布局畅享世界等新兴赛道,整体体现出资金梯度清晰、资本背书强劲、赛道覆盖广泛的趋势。
如果说融资结构揭示了资本的阶段性偏好,那么业务类型的分布则更直观地反映了行业趋势。2025 年前九个月,AI 依然是贯穿多数项目的底层逻辑。当中,教育场景的拓展正在成为投资的重要参考维度。上半年,AI 在教育中的应用大多集中在内容生成与教学工具层面,而到了三季度,资本更青睐于能够构建闭环场景的项目。
瓦拉英语主打「全流程 AI 情境化学习」,把 AI 融入语言学习全链条,从输入到反馈形成自洽系统;跃然创新把 AI 植入儿童玩具,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小立方与官禾科技则从教育数字化角度切入,为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系统性支持。
这些案例说明:从硬件产品到学习平台,从内容生成到教学管理,AI 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标签」,而是逐渐演变为覆盖内容、硬件到全链条的「基础设施」。很多获投项目都强调自研模型、多模态交互、智能化反馈等特性,表明资本越来越重视技术迭代和落地场景,而非单纯的概念包装。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地位同样稳固。与就业紧密挂钩的培训服务、企业内训和技能提升项目,仍然是资本眼中的「防守型」选择。它们的市场刚需清晰、增长路径可验证,使得投资人即便在整体谨慎的环境中,也愿意投入资源。职业教育在上半年已有多个案例,而三季度虽未出现特别大的突破,但稳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趋势的延续。
但三季度更值得注意的,是 AI 之外的新增变量。其一是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国榜教育专注央国企招聘,科莱特教育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华鑫航空切入无人机职业教育,这些方向都直接绑定就业与产业升级需求,因而成为资本的「稳盘配置」。其二是家庭教育。盛道家族教育面向高净值家庭提供定制化服务,虽然目标群体有限,但其融资反映出资本已注意到家庭场景需求的多元化。其三是渠道与营销。宝藏物种定位校园营销服务,打通教育产品触达学生群体的关键环节,这提示教育产业链投资已经延伸到「外围服务」。
因此,三季度的新增并非简单地重复「AI+教育」的主线,而是在 AI 之上,逐渐叠加了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和渠道服务的多元场景。这种多元化丰富了教育投融资的版图,也为行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回顾 1–9 月的变化,可以从中归纳出几条值得关注的趋势。
首先,从数据上看,资本逻辑正在从「普撒」走向「筛选」。天使轮依旧是绝对主力,但三季度新增的 A 轮和 D 轮案例,显示出一部分企业已经跨过早期验证阶段,开始获得更多资源支持。例如,小立方在完成 3000 万元 A 轮融资后,其教育数字化产品进一步落地;而 Haivivi 跃然创新在 A 轮即获 2 亿人民币,则反映了头部机构在细分赛道上的加码。这些案例说明资本并非只停留在试水,而是逐步挑选更有成长性的企业。
其次,教育场景的扩展比单一爆点更受青睐。上半年,AI 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教学工具和内容生成;而三季度的案例更强调「闭环场景」。瓦拉英语试图打造完整的 AI 语言学习链路,小立方和官禾科技聚焦于系统级数字化服务,宝藏物种则从校园渠道切入,盛道教育瞄准家庭场景。这些新增案例显示,投资人关注点正从单一产品创新,逐步转向能承载多场景、形成用户持续使用的企业。
最后,可以看出「少而精」的融资格局正在显现。从数量上看,1-9 月投融资事件并未井喷,三季度新增也仅 15 起;但从金额与投资机构来看,资源却在向少数项目集中。小码王 D 轮、跃然创新 A 轮背后均有知名基金和产业资本的参与,这反映出教育投融资正呈现出「宁可投少,但要投在更有把握的标的」的倾向。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结论仅来自有限的披露案例,并不等于行业全景。然而,从 AI 底色到家庭场景、职业教育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资本已经释放出明确的态度: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价值赛跑。接下来,谁能在理性筛选中脱颖而出,很可能会决定教育赛道未来阶段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