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近期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旨在对中国施压,但在国内面临严重政治困境的情况下,他能否落实这些措施,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特朗普原本计划针对超过千家中国企业采取严厉行动,但美国国内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就在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还未开场之时,美国商务部却先发制人,宣布了一项新的出口管制规则。这项规则的内容相当严厉:一旦中国公司被列入美国的“实体清单”,其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将受到同等制裁。如此一来,超过千家中国企业可能都将受到影响。
对此,中方迅速做出了回应,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趣的是,中方还没有开始真正实施反制措施,美国的国内局势却已经开始动荡。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在9月30日午夜前已经耗尽,然而共和党和民主党至今未能就继续提供资金达成协议。两党领导人在与特朗普会面后公开表示,双方的分歧依然十分严重,谈判进展缓慢,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共识。
那么,为什么美国要突然对中国企业下重手?美国一方面宣称此举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但实际上,目的在于进一步打压中国企业,尤其是防止被制裁的公司通过子公司绕过技术封锁,偷偷获取美国的前沿科技。
面对这种无理制裁,中国的反应一直都很坚决。商务部发言人直言不讳,这些措施不过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实施单边主义的手段,破坏国际经贸规则。这不仅会伤害中国企业,还可能扰乱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早就有了反制手段。中国商务部已在“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出口管制名单”中列出了6家美国核心军工企业。例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全美唯一能够建造核动力航母的厂,而英格尔斯造船厂则负责生产美军的主力战舰。对这些美国企业的制裁,将直接影响到美国军工产业链的正常运作。
然而,美国的麻烦不仅限于对华政策。国内的政府停摆危机已经逼近。CNN报道称,白宫已经要求各个联邦机构做好预案,防范可能的政府停摆,甚至考虑裁员。停摆危机的根源在于两党对医保政策的分歧。民主党希望在临时拨款中增加对《平价医疗法案》的补贴,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援助,而共和党则坚决反对,认为这是“无节制的福利支出”。
尽管国会众议院勉强通过了由共和党提出的临时拨款法案,但该法案在参议院遭遇了阻力,双方陷入了僵局。如果政府真的停摆,后果将十分严重。约80万联邦雇员将被迫无薪休假,承包商的账单无法结算;许多博物馆、国家公园、纪念碑将关门,部分领事馆和移民局服务将暂停。低收入家庭也将受到直接影响,食品券、住房补助、能源补贴等将延迟发放。公共服务领域也将出现明显滞后,航班延误、医疗审批延迟等问题将成为常态。
此外,美国经济也将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分析,政府停摆每周可能导致约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联邦雇员收入中断,消费者信心下滑,市场波动加剧。如果停摆问题拖得太久,还可能与债务上限和财政赤字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美国借贷成本上升。
特朗普政府的应对策略使得局势更加复杂。以往政府停摆只意味着联邦雇员暂时无薪休假,但这次特朗普政府居然提出了“永久裁员”的方案,这打破了以往的政治默契,暗示此次停摆可能不仅是财务问题,还会影响到政府制度的长期运作。
特朗普在与国会领导人会面后表示,他不打算与民主党就现有条件展开谈判,并批评民主党的提案“毫无新意”。目前,共和党在参议院拥有53票,而民主党有47票,但按照规则,拨款法案需要60票才能通过。两党至今没有找到共识,政府停摆的前景依然不明。
美国的局势也让人看得不清楚。过去几年,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国科技,担心中国的新兴技术会打破中美战略平衡。此次的出口管制措施,表明美国的技术封锁愈加精细,并且与财政部的制裁机制挂钩。
然而,单纯依靠制裁的外交政策已经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更重要的是,全球产业链已经是相互交织、互相依赖的状态,单纯通过行政手段切断技术交流,几乎不可能实现。美国政府需要意识到,继续对中国企业施加制裁,不仅无法实现其目标,还可能导致全球科技体系的分裂。最终,美国企业将失去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也无法与中国进行技术合作,这对美国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当前的政府停摆危机,也给特朗普敲响了警钟:在对外施压之前,先解决好国内的政治分歧和财政问题。如果内部都无法保持稳定,再怎么对外施压也缺乏底气。接下来的局势仍然难以预料,中美经贸博弈没有停歇,而美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还在持续。各方会如何行动,未来的局面将会如何发展,仍需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