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夜客户破产。
作者|虞灝
编辑|刘钦文
当你每天驾驶汽车穿梭于城市街道,是否会好奇在这幅“钢筋铁骨”的背后,那些决定着车身线条是否流畅、车门闭合是否牢靠的冲压和焊接部件,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作为一家从事汽车冲焊件领域二十余年的企业,重庆至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信实业”)的客户名单包括长安、吉利等知名车企。如今,它正计划从工厂车间走向上交所,据其《招股书》,至信实业此次IPO计划共募集超13亿元。
过去三年,至信实业的营收与利润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然而,上市前夕至信实业重要的客户之一哪吒汽车深陷破产重组与数百家供应商的追债泥潭,也让至信实业的坏账损失超过2500万元。另外,关于家族控股、客户依赖与业绩可持续性等问题,也成为上交所问询中重点关注的方向。
01
营收净利双增长,
募资3亿补流
至信实业主营汽车冲焊件以及相关模具的开发、加工、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包括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安福特、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零跑汽车等知名整车制造商,以及宁德时代、英纳法、伟巴斯特等知名零部件制造商。
图源:至信实业《招股书》
其中,吉利、长安、蔚来常年位居至信实业的前五大客户之列,此外还有比亚迪、理想、长城等。根据《招股书》,在过去三年中,至信实业近八成的收入都依赖于前五大客户。2022年-2024年,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3.86%、79.77%和74.82%。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汽车曾一度是至信实业的重要客户,然而,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哪吒汽车的资金链危机开始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到整个供应链,这也给至信实业带来了2533万元的坏账损失。
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时,至信实业承认了这一风险,但表示相关风险可控,与哪吒汽车业务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已在2024年末全部计提完毕,不会对后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从财务报表上看,哪吒汽车的暴雷,确实未影响至信实业的业绩增长。
图源:至信实业《招股书》
至信实业在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的表现堪称优异,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91亿元增长至30.8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52%。在盈利方面,扣非归母净利润从5225.21万元飙升至1.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8.02%。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这样的业绩无疑是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增长背后,驱动至信实业营收和利润暴增的,并非市场份额的扩大或销量的提升,而是产品单价的急剧上涨。
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间,其核心产品冲焊零部件的销量实际上是下降的,从7666.11万件减少到6934.74万件。但与此同时,这些零部件的平均销售单价却从每件22.61元近乎翻倍地涨到了39.94元。
图源:至信实业《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量跌价升”的模式并不常见,据《招股书》解释,至信实业调整了产品结构,更多地转向为新能源汽车或高端车型配套的高附加值、高单价零部件。
但是要知道,在汽车供应链行业其中一个潜规则便是“年降”,即整车厂会在车型的生命周期内,每年要求供应商降低供货价格。至信实业目前享受的高单价,很可能与其配套的车型尚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有关。一旦这些车型进入成熟期或末期,来自客户的降价压力也将随之到来。
与此同时,与亮眼的利润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至信实业日益紧张的资产负债表。
图源:至信实业《招股书》
首先是高企的应收账款,报告期内,至信实业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8.63亿元激增至11.33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57.42%。其次是庞大的存货规模,由于整车厂普遍采用“零库存”的生产模式,备货压力完全转移给了上游供应商,至信实业的存货规模在2024年末达到了4.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21.8%。
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两项“沉睡的资产”合计占用了至信实业超过79%的流动资产,这也直接导致了其现金流的萎缩。截至2024年末,至信实业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1.51亿元,而同期需要偿还的流动负债却高达16.14亿元。
此外根据《招股书》,至信实业计划募集的13.29亿元,将被投向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冲焊生产线的扩产与技术改造项目,二是补充流动资金。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高达3亿元,占总募资额的近23%。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笔金额与至信实业截至2024年末的短期借款余额2.86亿元十分接近。
z
与许多通过多轮私募股权融资来支持扩张的企业不同,至信实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传统的银行借贷,尤其是抵押贷款。
《招股书》显示,至信实业及其子公司已将大部分有价值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用于抵押,以换取银行贷款。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的短期借款中,抵押借款金额分别为1.05亿元、1.69亿元和1.25亿元,而长期借款中的抵押借款规模则从2.67亿元一路攀升至4.82亿元。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在上市前的关键扩张期,通过抵押贷款获取资金,是解决短期或中期资金需求、加快产能布局的快捷高效途径。但同时这也可能反映出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不足。一家健康运营的企业,其发展的资金应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正向现金流,如果需要频繁动用不动产抵押这一“家底”,可能意味着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回流速度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同时也暗示了公司融资渠道的单一性。
02
家族控股84%,
持股方式被问询
收获多个大客户背后,至信实业为一家家族企业。
观察至信实业的股权架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现年61岁的陈志宇与59岁的敬兵夫妇,其中陈志宇担任公司董事长,其妻敬兵则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陈志宇为重庆人,1985年9月至1994年12月,历任地矿部南方煤炭测试中心研究员、重庆南方矿物开发原料开发公司总经理等职。1995年陈志宇以设备出资34.62%,重庆龙塔村村委会以房屋土地出资32.69%,共同创立了至信实业的前身,这种混合所有制结构在当时乡镇企业改革浪潮中颇具代表性。2000年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陈志宇与合伙人冯渝计划增资扩产,但村委会因“公司效益不及预期”选择退出。当年9月,村委会将全部股权转让给陈志宇,这家企业彻底告别集体所有制背景。
敬兵则是湖北武汉人,1993年至1996年,在深圳市财政证券营业部担任业务部经理;2000年11月进入至信实业任职。
如今,陈志宇、敬兵夫妻直接以及通过重庆至信投资、宁波明奥、宁波恒储等多个持股平台间接持股,合计控制了至信实业高达83.75%的表决权。
这种多层级的复杂股权架构,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在首轮问询函中,上交所明确要求至信实业说明“设置持股平台及多层控制架构的原因及合理性”,对此,至信实业给出的回复称此举是“出于投资管理需要”、“便于进行股权投资管理”。
图源:至信实业《招股书》
此外,关于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至信实业,第二代接班的路径已然清晰。创始人夫妇的女儿陈笑寒,不仅在公司担任董事兼董事会秘书这两个核心高管职位,还通过宁波煦广等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陈笑寒的前东家正是此次IPO的保荐券商申万宏源证券。《招股书》显示,陈笑寒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曾任申万宏源重庆杨家坪正街营业部业务经理。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要求公司说明未认定陈笑寒为共同实控人的原因。
至信股份回应称,“未认定陈笑寒为共同实际控制人,主要系陈笑寒未直接持股、亦无法间接支配发行人股份的表决权”。
03
背后为敬氏三兄妹,
版图涉及A股、港股
母亲敬兵和女儿陈笑寒都曾在券商公司工作过的背后,敬氏家族在一级、二级市场浸润多年。
敬兵的兄长敬宏与敬伟早已是资本市场中声名显赫的“玩家”。三兄妹的版图涉及农牧业、投资、医美、纸业等不同领域,覆盖重庆、深圳、海口等不同地区 ,此次IPO也让“敬氏家族”这个隐秘的富豪家族浮出水面。
大哥敬宏的履历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名字与上世纪90年代震惊中国金融界的“327国债期货事件”紧密相连,据“东方财富网”报道,他曾是当时事件核心机构“中经开”的国债负责人。天眼查显示,敬宏曾是深圳中经信证券业务部的负责人,如今该公司已注销。
此后,敬宏的资本运作痕迹遍布A股,去年底,佳云科技(300242.SZ)实控人完成易主,根据工商资料,佳云科技原控股股东佳速网络持有的1.35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1.31%)被司法变卖,由海南昕宇航投资有限公司竞得,成交总金额为2.62亿元。海南昕宇航99%的股权由深圳市中经信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持有,而中经信达则由自然人敬宏持股90%。也就是说敬宏是海南昕宇航的实控人,在上述拍卖股权过户完成后,敬宏也将成为佳云科技的实际控制者。
天眼查显示,大哥敬宏目前在15家企业任职,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北京地区。比如敬宏通过深圳市中经信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新余瑞达投资有限公司,对海南国欧宇航投资有限公司、西藏星瑞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西藏金实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存续企业绝对控股,业务版图覆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多元板块。
二哥敬伟则以其在资本派系东欧投资的主力干将身份闻名,2000年前后,敬伟通过东欧投资运作过铜城集团、金马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并以其娴熟的资本运作手法,2002年参与金瑞丰的改制工作,并推动了ST威达、ST金马等多家公司的并购重组,在业界留下了“资本市场运作能手”的声名,之后,敬伟便逐渐退居幕后。
据天眼查显示,敬伟目前在23家企业有任职,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江西等地,业务版图涉及医美、餐饮、艺术、投资、酒业等不同领域。
比如敬伟及其配偶温盛茹所直接控制的深圳丽颖丽驻兰医疗美容诊所,大众点评显示人均消费仅为288元/人,评分仅为3.6分。此外还有敬伟通过深圳市天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间接实际控制的吉真酒业和金瑞丰实业,以及他担任法人的社会组织吉安金庐陵文化艺术博览园。
敬伟的女儿敬玥,实控一家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港交所冲刺IPO。江西生物为“全球最大人用破伤风抗毒素提供商”,2022年-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42亿元、1.98亿元、2.2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7%;同期利润分别为2646.8万元、5548.1万元、7514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5%。
目前,尚无公开信息显示敬宏或敬伟的企业与至信实业之间存在直接的、需要披露的重大业务往来或关联交易。至信实业的《招股书》中,其客户和供应商名单也未出现与敬宏、敬伟旗下公司明确重合的情况。
虽然在至信实业这一主体上不存在“敬氏家族“的共同持股问题,但通过天眼查发现,陈志宇、敬兵所控制的正汇投资与敬宏有共同持股公司,比如从事其他科技推广服务业的北京星桥德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00万元,但登记社保人数仅为2人,其中正汇投资持股32%,敬宏持股9%并任董事。北京凯思博宏计算机应用工程有限公司,正汇投资持股 26.25%,敬宏持股25.34%。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对至信实业而言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起点。你认为“敬氏家族”能否再收获一家上市公司?评论区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