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国内钢厂忽然收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一纸通知:必和必拓那批铁矿石先别卸,因为对方只肯用美元标价。质量没毛病,价格也不是问题,卡住的就是结算货币。这一下子,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坐不住了,赶紧跑到镜头前说“令人失望”。这句话我们听过太多次,但这回靶子对准的是美元本身,味道完全不一样。
必和必拓向来被称作“躺赢”代表。毕竟中国一年要买走十一亿吨铁矿,占全球海运量四分之三,可在美元框架里,我们说话份量一直不够。美元结算意味着什么?制裁风险、汇率波动、华尔街抽水——全都打包送达。于是,2022年横空出世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几十家钢企攥成一只拳头,自己人不再相互抬价,对外的底气立刻涨了好几格。
时机也挑得绝妙。今年前八个月,铁矿石价格跌了一成,必和必拓利润掉了近四分之一,正是它最脆的时候。再看大背景,美元在全球外储里的占比从本世纪初的72%一路滑到58%,下坡还没见底。换句话说,美元光环本来就在变暗,我们这一推,更容易让对手低头。
人民币结算其实早有预演。2021年,必和必拓就和中国宝武试过一次“小水管”,现在“小水管”要变“主干道”。何况,我们对澳铁矿的依赖度从两年前的62%降到不足一半;几内亚西芒杜矿年底投产,一年能供一亿二千万吨,相当于从澳洲那边砍下五分之一的量;国内废钢回收率攀到85%,粗钢里有四分之一已经是再生料。数字摆那儿,我们确实有底气说“不”。
别看澳方嘴硬,心里门儿清。2024年,中国买了他们价值1200亿澳元的铁矿石,谁离不开谁,一目了然。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查默斯倒是现实,称这是商业谈判,政府不插手;可当地媒体还是高喊“报复”。其实更像两家老主顾重新订规矩——过去只有他们写条款,现在我们也要落款。
这事带来的信号远超中澳。对中国企业来说,人民币结算让成本更稳,再也不用担心美联储半夜加息多出几亿利息;对全球贸易来说,则证明美元不是独生子。俄罗斯、伊朗、沙特,甚至印度都在找替代路径。美国财长抱怨印度囤俄罗斯石油,印度外长回一句“那你别买我们的油”,全球权力版图正在松动。
美元过去靠量化宽松、加息周期收割全世界,我们看够了。现在,我们只是装第二部电梯,不是要拆掉第一部,而是让大家不用爬楼梯。铁矿石一年交易额1500亿美元,哪怕三成改用人民币,就是450亿美元的增量,足够撑起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支点。别忘了,铁矿石被称为工业“口粮”,定价权握得越紧,产业链话语权就越重。
真正让必和必拓焦虑的,是中国那条全球独一份的完整产业链:进口矿石—炼钢—制造—出口,一气呵成。而澳大利亚除了挖矿还是挖矿,去年对华顺差高达900亿澳元,谁更被动不言自明。如今美国内外交困,美元信用摇晃,正好给世界提供多元货币这个“公共产品”。对澳方、对全球,都不是威胁,而是补充。
大概率的剧本是: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结算,因为它舍不得中国市场;澳大利亚慢慢习惯新规矩,因为别无选择;世界逐渐走向多货币共存,因为单打一已搞不定庞大贸易。过程会有波折,就像当年英镑让位美元一样,但方向锁死。老话说“河东河西三十年”,美元当家这么久,也该歇口气了。我们做的,只是把选择权再分一分,这对谁都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