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中西部农场主们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大豆发出绝望叹息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敲下了一行字:“四周后,我要在APEC峰会上和中方谈谈大豆。
这句话看似强硬,却透着一丝仓促。 与此同时,一贯高举“去美元化”大旗的普京突然改口:“俄罗斯不反美元,只是被迫不用。 ”
两大事件看似无关,却共同揭示了一个现实:全球贸易的棋局中,谁手握筹码,谁才能淡定落子。 而中国,正握着大豆这张王牌。
2025年秋收季,美国农民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噩梦。 印第安纳州豆农吉姆·史密斯对着媒体镜头苦笑:“这是我种出最好的大豆,但现在只能搅碎在地里,因为中国不要了。 ”
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中国在新销售季未向美国下达任何大豆订单,这是自1999年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归零。
大豆曾是中美贸易的“压舱石”。 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213万吨,占美国出口总量的48%,价值超过120亿美元。
但2025年,这一数字断崖式下跌:7月中国仅进口42万吨美国大豆,8月订单彻底消失。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从2024年12月的每蒲式耳13.5美元跌至9.8美元,跌幅达27%。 美国大豆协会警告,库存积压可能导致农民每英亩损失100至150美元。
危机背后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噬。 2025年4月,特朗普对全球征收“对等关税”,中国商品被加征50%关税。
中方随即反制,将美国大豆关税升至23%,而巴西大豆关税仅3%。 价格劣势下,中国转向南美市场:4月一次性采购巴西240万吨大豆,8月进口总量达1227.9万吨,其中85%来自巴西。
“农民是我们的脊梁! ”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反复强调。 但如今,这根“脊梁”正在弯曲。 艾奥瓦、伊利诺伊等农业州是共和党铁杆票仓,特朗普在2024年凭借这些州仅3.2万票的微弱优势获胜。
如今,豆农集体在社交媒体喊话白宫,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致信警告:“农民无法承受长期贸易纠纷!
特朗普的应对策略充满矛盾。 他先试图组建“关税联盟”,施压欧盟和G7对中国加税,但遭德国总理默茨明确拒绝:“不能与中国打贸易战。 ”
盟友退缩后,特朗普转向单边行动:8月延长对华关税休战90天,同时威胁对中国稀土征收200%关税。
联邦法院在8月28日裁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越权违法”,要求90天内整改,进一步削弱其谈判筹码。
紧迫的是时间窗口。 APEC峰会于10月底举行,但美国大豆收获季在11月结束。 若无法在会谈中取得突破,特朗普将面临中期选举前票仓崩盘的风险。
当美国焦虑时,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一组数据:2025年前8个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7331.2万吨,同比增长1.8%;8月单月进口量创历史第二高。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早已布局的供应链多元化战略。
巴西成为最大赢家。 2024年,巴西大豆占中国进口份额的69.16%,美国份额降至22.83%。
中巴签订本币结算协议,人民币支付比例达41%,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中国扩大从阿根廷、俄罗斯进口大豆:2025年前5个月,俄罗斯对华大豆出口暴涨320%。
中国自身的粮食储备更为关键。 2024年粮食总产量7.065亿吨,连续9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大米、小麦自给率逼近98%。 大豆虽依赖进口,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国家储备粮可覆盖45天需求。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9月底,普京在“瓦尔代”论坛上的表态令外界意外:“俄罗斯没有去美元化政策,只是被禁止使用美元。 ”这与过去几年俄罗斯高调推动本币结算的姿态形成反差。
背后是严峻的经济现实。 俄中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虽超90%,但人民币主要用于对华采购,难以在国际流通。
印度拒绝用人民币购买俄石油,独联体以外贸易仍依赖美元。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在2025年7月威胁对“去美元化”国家加征100%关税,巴西因推动金砖国家新货币遭美国单独制裁。 普京的“降调”意在避免成为下一个靶子。
同时,俄罗斯试图换取美国放宽金融制裁。
APEC峰会前的暗流涌动中,中美立场清晰。 特朗普要求中国将大豆订单“翻三倍”,以缩小贸易逆差;中方则坚持“取消关税是前提”。 外交部仅用15字回应:“具体问题,建议向主管部门询问。 ”
美方谈判代表财长贝森特面临三重压力:供应(中国占全球加工量85%)、农业州选情、法院裁决倒计时。 中方则掌握主动。巴西已锁定1200万吨对华供应协议,阿根廷暂缓出口税以抢占市场。
特朗普曾邀请韩国总统李在明“共乘专机访华”,试图拉拢盟友施压,但遭婉拒。 欧盟和G7的沉默进一步表明:单边主义已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