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世界贸易组织)到底是谁创建的?美国一直自称是创始国,甚至表示,它主导了制定规则的过程。但一旦这些规则不再符合美国的利益,它却翻脸如翻书一样,毫不留情地破坏规则。在如今的世界里,破坏规则的人并不怕别人指责,反而最怕的是被其他国家赶走。
加拿大一位学者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2025年7月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里斯汀·霍普韦尔直言不讳,称美国是“贸易流氓”。她还批评美国的做法,不仅像是回到了大萧条时期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政策,甚至应该把美国踢出WTO。两天后,美国便宣布要对欧盟的商品加征50%关税,理由是“国家安全”,这完全是利用WTO规则的漏洞,任意翻脸。
美国从2018年开始频繁破坏国际贸易规则,不仅提高关税,还用各种手段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最具破坏性的是,2016年底开始,美国就阻挠WTO上诉机构法官的任命,直到2019年,直接让WTO争端解决机制“瘫痪”。这样一来,美国不受任何约束,几乎成了国际贸易的“霸主”。甚至在2025年,美国政府明确表示要暂停交WTO会费,研究是否彻底退出WTO。
然而,美国的做法并不是简单的退出,它一边威胁退出,一边通过控制WTO的预算、影响人员任命,甚至绕过争端解决机制,使整个组织几乎在其掌控之下。WTO的规则和程序本来是为了保障公平的,但在美国的操控下,它变成了一个只听美国指挥的平台。欧盟甚至在考虑是否要单独建立一个替代WTO的机制。
但问题是,是否真能把美国“踢出”WTO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马拉喀什协定》第15条,WTO成员国退出必须由该国主动发起,并完成国内立法程序,且没有“联合驱逐”的机制。就像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部分国家曾呼吁将俄罗斯踢出WTO,但WTO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没有这样的机制。即便是普京这样的强人,也不能随便让俄罗斯“退出”WTO。
同样,美国尽管有人提出要退出WTO的法案,但在国会的讨论中仍然没有明确结果。无论是出于“主权优先”的诉求,还是“法官偏见”等理由,美国似乎就是不想让外界认为它不守规矩。既然无法踢出去,美国自然也不会真退出WTO。那么,WTO是否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在牌桌上耍赖?
正因如此,欧盟的“B计划”——不再指望WTO,自己建立新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逐渐成形。这表明,WTO内部正在形成一个“反美联盟”,也许在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在美国面前亮出不满的底牌。
美国显然不怕被孤立。凭借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它依然能够主导WTO的多个关键职位,甚至拥有一票否决权。WTO的制度本应依靠各成员国共同遵守,但一旦最大玩家选择破坏规则,其他国家就会陷入困境。
对于美国来说,退出并不是真正的目标,它只是希望把WTO彻底变成一个“听美国指挥”的平台。美国的“规则破坏者”角色越来越明显,它甚至在亲手拆解WTO的三大支柱:最惠国待遇、透明申报机制和争端裁决机制。从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和欧盟加税,搞国内补贴和贸易壁垒,导致这些机制几乎崩溃。而2025年,美国加征50%关税的举动,更像是一个“最后通牒”:你们要么听我话,要么我就让你们陷入困境。
霍普韦尔教授的“踢出美国”言论,虽然直白有力,但执行起来却异常困难。美国在WTO的影响力如此之大,规则一旦被破坏,其他国家即使想反抗,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方式。
因此,尽管“踢出美国”的呼声不断,但最终的答案或许是:美国依然是WTO的“最大玩家”,即便它打破了所有规则,其他国家也难以将其赶出“国际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