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人都单纯的以为,只要房价跌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来了,买房轻松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但实际上呢,自从房价下跌后,日子越来越难,房子卖不动,房企经营困难,上下游企业都跟着吃瓜捞。
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对城市公共基础的服务投入减少,水电燃气补贴缩水,只能涨价。
所以房价还真不能跌,一跌,问题全冒出来了,没一个能躲得过。
先看下跌时的乱象,房企躺平,业主维权
房价一跌最先扛不住的是房企,前两年不少城市房价下行,开发商销售回款断了,资金链直接崩掉。
开发商要么跑路要么摆烂,政府只能接手盘活,那时候购房者更惨,首付交了,房贷还着,房子却住不上。
连银行也受牵连,房价下跌时,二手房成交价跌破房贷余额,有人干脆断供,银行不良贷款率蹭蹭涨。
房价企稳后,房企活了,交付快了
9月这波房价企稳,最先见效的是
保交楼
,阜阳把保交楼当头号任务,给28个项目发了 “白名单”,光
珍宝岛
雍景和府一个项目就拿到8000万融资,342 套房子全按期交付了。
开发商负责人说,要是房价还跌,银行根本不敢放款,项目早就黄了。
房企债务压力也小了,北京9月二手房成交1.58万套,同比涨19.4%,龙湖、华润这些房企靠销售回款,三季度债务重组进度比上半年快了40%。
房价涨了,能覆盖成本了,工资都能按时发了,施工队也愿意干活了。
流通性活了,二手房卖得动,库存降了
房价一跌,二手房市场直接停滞不前,去年徐州金山桥开发区的房子,挂半年都没人问,业主降价10%才卖掉,算上利息亏了好几万。
核心城市上海,出台 “沪六条” 后,外环外二手房成交占比冲到57%,9月单月卖了1.8万套,同比涨27%。
有人说政策是在救房价,其实是在救民生,上海 “沪六条” 放开外环限购,不是给投资客机会,而是让改善家庭能换房。
9月上海四类改善群体的成交占比达14%,这些人以前被限购卡着,现在卖了老房换新房,既盘活了存量,又没推高房价。
说实话,没人盼着房价暴涨,但大跌是真不行。
对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房子就是命根子,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家庭资产中,房产平均占比高达67.3%,三四线城市甚至超过80%。
这意味着,房价跌10%,家庭净资产就得缩水6.7%。
房地产关联着60多个行业,从建材、家电到装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房子卖不动,装修推迟,家电滞销,工厂裁员,收入下降,更不敢买房,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整个经济都得打折。
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的命脉,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6.2万亿元,比2023年跌了23.5%,较2021年峰值跌了近40%,钱少了,公共服务就得缩水。
今年各地政策出了470多条,第三季度就占了120多条,河南给购房补贴,广州允许公积金提现付首付,深圳、苏州甚至能用公积金交物业费。
但问题是,市场分化太严重,9月新房均价微涨0.09%,全靠核心城市高端项目硬撑,二手房却跌了0.74%,同比跌幅扩大到7.38%。
房价,涨了有人骂,跌了只会让更多的人哭。
房价可以慢涨,但不能急跌,跌了,谁都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