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接到来自第二游击区总指挥冷欣的电话。冷欣告诉顾祝同,皖南出现了一支新四军的游击队,名为“黄山游击队”,并且在前两天袭击了庙首乡公所,杀害了乡长和保安队长。这个消息让顾祝同大为震惊,立刻质问自己的心腹军官陈淡如:“你不是说新四军已经被消灭了吗?怎么会有新的新四军出现?” 陈淡如看着上司愤怒的模样,只能吞吞吐吐地解释:“这可能是土匪假冒的,他们不可能是新四军。”
顾祝同一开始相信了陈淡如的话,觉得新四军已经彻底被打垮,怎么可能死灰复燃。可是到了1942年2月,顾祝同再次被震惊。当时,国民党52师的直属队在樵山遇到了伏击,52师参谋长陈淡如的译电员被俘,且一份重要的“清剿”计划和军用地图、联络代号等机密资料也被新四军获得。顾祝同再次质问陈淡如:“你不是说新四军被消灭了吗?这些机密资料怎么会落入敌人之手?”这一次,陈淡如无言以对,心中懊悔不已,匆忙向顾祝同保证会尽快出兵消灭这股游击队。
事实上,这支游击队并不是普通的土匪,而是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新四军的一部分。带领这支队伍的,是新四军的作战参谋刘奎。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因此被称为“打不死的刘奎”。
刘奎,1910年生于江西吉安,年幼时便失去了父母。1926年,年仅16岁的他便投身革命,加入了红军。刘奎在多次战斗中屡次身负重伤,但他始终未曾倒下。1930年,他以排长身份参与长沙战役,勇敢地带着手榴弹突破敌人机枪火力,在激烈的交火中右臂和腹部受伤,仍坚持攻入吉安城,升起了红旗。在接下来的反围剿战斗中,他再次负伤,但总能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奎所在的部队加入了新四军,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涯。皖南事变期间,刘奎和新四军的其他高层被围困在蜜蜂洞,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项英和周子昆两位领导在那场战斗中牺牲,而刘奎和其他几名幸存者设法突围到江北。此后,刘奎在石井坑一带收容了失散的战士,组建了黄山游击队,这支队伍成为了新四军在皖南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
1942年2月,黄山游击队成功伏击了顾祝同控制区的国民党部队,令顾祝同大为恼火。他命令陈淡如在三个月内消灭这支游击队,并悬赏10万元捉拿刘奎的首级。游击队在一次开会时被国民党围困,刘奎当时决定引开敌人,带着警卫员小李将敌人引上山坡,而其他队员则趁机撤离。虽然刘奎和小李几乎陷入绝境,刘奎最后拉响手榴弹,选择在敌人面前自杀,壮烈牺牲。
然而,几天后,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刘奎并没有死。原来,他在跳崖后虽然受伤,但幸运地逃过了死劫。几个月后,刘奎重新出现在黄山游击队的营地,所有人都惊讶于他的“死里逃生”。这一事件迅速在当地传开,百姓称他为“打不死的刘奎”。
刘奎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直到197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