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风暴与三重危机
美国政坛近日面临严峻挑战,三重危机接连爆发,令民众和全球金融市场深感忧虑。根据2025年10月皮尤研究中心和路透社的最新民调,71%的美国民众对国家的未来表示“极度担忧”。与此同时,标普全球数据显示,仅美国政府关门一周,经济损失已高达150亿美元。
美军高层动荡
美军高层的动荡尤为引人关注。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近日召集了800名将领开会,气氛紧张,言辞激烈。据《纽约时报》和美联社的报道,赫格塞思在会议中直言要求将领们“要么服从,要么离开”。不到两天时间,空军上将托马斯·比西尔通过社交平台宣布退役。随之而来的是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布莱恩·芬顿递交辞职报告,并于3日正式交权。
这场人事风波并非单纯的职位更迭。特种作战司令部掌管全球敏感军事任务,其领导人的更替将直接影响美国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分析人士认为,比西尔和芬顿的离职反映出美军内部对新国防战略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分歧。有媒体指出,2024年底的阿富汗撤军争议后,美军士气持续低迷,特别是政府停摆导致现役军人和后勤官兵的薪资延迟,军心动摇的局面逐渐显现。
《防务新闻》报道指出,超过100万现役军人受到政府停摆的影响,部分基层部队反映出现装备维护和补给短缺。美国陆军协会警告,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五角大楼可能面临“体系性危机”。特朗普政府维持军事威慑力的基础正遭受冲击。
美国政府停摆与经济损失
2025年9月30日,参议院再次否决两党拨款法案,导致美国政府宣布停摆。这是特朗普任期内第二次发生政府停摆,但此次的影响范围远超以往。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75万联邦雇员被迫休假,联邦航空局(FAA)超过1万人停薪,空中交通陷入困境。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也有超过3万人离岗,导致国民健康服务体系陷入瘫痪,国家公园关闭,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遭遇重大打击。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劳工统计局、经济分析局、人口普查局等关键数据部门也暂停工作,导致重要的经济数据无法及时发布。例如,10月的非农就业报告未能按期发布,令市场对美国就业形势的判断失去依据。标普、穆迪等评级机构纷纷发布警告,表示美国主权信用已跌至历史最低点,全球资本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黄金、白银价格不断攀升。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政府停摆一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150亿美元。更严峻的隐患是,美国的国债信用持续恶化。中国、日本等主要债权国加速减持美债。据路透社报道,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减持美债的规模创下新高。这导致美国国债市场波动剧烈,外界普遍担忧美方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债务危机。
外交局势震荡
在外交方面,美国的局势同样岌岌可危。10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访问意大利和瑞士,与两国政府进行重要对话。这是王毅一个月内第二次访问欧洲,显示出中欧关系的不断深化。此次访问的重点在于加强中意、中瑞之间的战略合作,而欧洲各大媒体普遍关注美国的政治、财政和军事危机,认为欧洲对美国的信心已逐渐动摇。
法国《世界报》评论指出,欧盟内部已经开始质疑“继续依赖美国”的立场,而中国则成为更具可预见性的合作伙伴。德国《明镜周刊》也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意大利和瑞士此次主动邀请中国高级外交官访欧,更是被外界解读为欧洲在中美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的信号。
特朗普的应对措施与国内经济压力
危机四伏之际,特朗普总统决定采取“打两张牌”的策略。10月5日,他在社交媒体上急切呼吁全美建筑商复工,表示全国有200万块空地等待开发,试图通过建筑业的复苏来刺激就业和提振经济信心。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政府关门带来的金融监管停摆和数据缺失,使得建筑业无法独自承担起经济重建的重任。
美国全国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报告指出,在劳动力、原材料、资金等多重压力下,建筑业景气指数已跌至两年新低。即使总统发声号召,行业的反弹动力依然有限。与此同时,美国的住房市场疲软,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下滑,多个经济指标都在发出警示信号。
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
10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中美双方将在10月末于韩国APEC峰会期间进行第五轮高层谈判,并表示“突破性成果值得期待”。其中,大豆贸易问题成为焦点: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暴跌39%,出口额大幅下降。这一变化令美国中西部的农业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贝森特坦言,中美谈判已成为“救命稻草”,对资本市场意义重大,特朗普政府可能在关税、技术出口等问题上作出妥协,以换取中国市场的支持。
此时的中美关系正发生微妙变化。美国在多个战线上陷入被动,外交、财政、军事等方面的危机相继爆发,令美国争取主动权的空间大幅压缩。美国媒体普遍认为,中美谈判已不再仅仅是经贸问题,而是全球权力结构重塑的前奏。
中国则展现出更多战略耐心与自信,强调“利益优先、谈判按规则来”。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韧性,东盟和欧洲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中国的立场清晰:理性合作、平等互利才是合作的正确道路。
结语
当前,美国政坛面临的多重危机已不止是个别事件,而是引发了全球经济、外交格局的深刻变化。欧洲逐步向中国靠拢,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升温,全球资本流动也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展望指出,全球资本市场对美国国债和美元的信心大幅下降,部分新兴市场货币表现出较强韧性。
如果美国不能迅速解决当前的财政、军事和外交危机,可能会引发更加广泛的国际信任危机。而中国则通过稳定的战略布局和务实的外交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重塑,提升在全球舞台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