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说财经讯:许家印最新情况来了!时间回到2025年9月16日,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让许家印藏了6年的23亿美元彻底见了光。
法院不仅授权清盘人接管他的全部资产,还直接 “砸开” 了号称 “债务隔离墙” 的离岸信托,连带着冻结了他在12个国家的 77 亿美元资产 —— 这其中有伦敦 33 套豪宅,还有纽约的写字楼。
要知道,这23亿可是许家印给儿子们留的“永久饭票”,设计得比保险箱还精密:长子只能拿利息动不了本金,本金要留给孙辈。
可如今,这张饭票可能要变 “罚单”。问题来了:这号称富豪终极保障的离岸信托,怎么说破就破了?
01、许家印家族的两面:一边是 2.4 万亿窟窿,一边是海外 “存钱罐”!
要弄清这事,得先扒清楚时间线 —— 许家印的操作,早藏着猫腻:
2017 年,恒大已经开始系统性造假,可外人压根没察觉。到 2019 年,公司危机快捂不住了,许家印夫妇却悄悄在美国搭起信托架构,把钱转了出去。
这笔钱哪儿来的?是 2009 到 2022 年从恒大分的 500 多亿人民币红利,通过离岸公司一层套一层转出去的。
这边在转移资产,那边的窟窿却越捅越大:截至 2023 年中,恒大总负债 2.39 万亿元,资产比负债少 6442 亿,彻底资不抵债。到 2025 年 6 月,光是到期还不上的债务就有 3592 亿,商票逾期 1910 亿。
最揪心的是 600 万业主:有人付了首付还着房贷,房子却只打了个地基;有人等了三年,封顶的房子连窗户都没装。
可许家印的前妻丁玉梅,2022 年还在伦敦花 4.6 亿买了 33 套公寓,全球豪宅值 2.85 亿美元。
这对比,谁看了不气?
02、法律怎么戳破许家印的“信托骗局”?
很多人以为离岸信托是 “避债神器”,其实这次法院只用两把 “手术刀” 就剖开了真相:
第一、实质重于形式:信托成了 “傀儡道具”!
许家印表面把钱给了信托,实则还攥着控制权 —— 投资说了算,受益人能随便换,受托人就是个摆样子的。
这就像你把钱放朋友名下,却还能随时支配,法院当然不认:这根本不是信托,就是你的 “马甲账户”。
第二、欺诈性转移:早知道要赖账还藏钱!
法院查到,恒大 2017 年就有财务黑洞,许家印明知公司要垮,还在 2019 年突击转资产。
这就符合 “欺诈性转移” 的铁律:转移资产时就没打算还债,这种操作法律直接判无效。陈丽娅律师说,只要能证明恶意,美国法院也可能认这个理儿。
第三、技术性离婚露了馅!
许家印和丁玉梅的离婚,被法院认定 “没感情破裂,就是为了避债”。连婚姻都成了转移资产的工具,那信托的 “合法性” 自然站不住脚。
03、谁在慌?谁能盼到希望?
这场判决的影响,早超出了许家印个人:
首先,对于恒大600万业主和债权人来说,看到微光!
冻结的 77 亿美元,虽然填不上 2.4 万亿的窟窿,但法定债权人至少有机会拿回 9.34% 本金。比起之前血本无归的绝望,这已是进步。
其次,富豪圈炸了锅!
以前离岸信托是 “诺亚方舟”,现在成了 “漏船”。那些靠信托藏资产的富豪,恐怕要连夜查自己的架构牢不牢固。
第三、给信托行业划了红线!
法院明说了:合法信托受保护,但想靠它骗债权人?门都没有。这等于给所有企业家敲了警钟:别把法律当摆设。
04、未来离岸信托凉了?3 个趋势要看清!
第一个趋势:全球追债成常态!
清盘人已经在 12 个国家冻了资产,还在跟美国法院申请撤销信托。以后富豪想 “跨境藏钱”,只会越来越难。
第二个趋势:信托架构要 “真干净”!
想设信托?必须彻底放弃控制权,而且得在公司没问题的时候设。想靠 “技术性操作” 避债,只会引火烧身。
第三个趋势:公平比 “技巧” 更重要!
许家印从河南穷小子到中国首富,再到资产被接管,说白了就是贪念毁了一切。这事儿告诉所有人:靠钻空子赚的钱,迟早要还回去。
所以啊,许家印家族的23亿信托被击穿,戳破的不只是许家印的财富梦,更是 “离岸信托万能论” 的谎言。法律没放过恶意避债的人,也给了普通债权人一点希望。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这会刹住富豪转移资产的风气吗?那些恒大烂尾楼的业主,还能等到交房的那天吗?欢迎留言评论!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