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答案,学不来,也不能学。
胖东来将约95%的利润分配给员工,仅保留5%用于企业运营和发展,这样的做法有其特殊性,很难复制。
另外,胖东来的普通员工平均月薪也就是九千多元,管理层的薪酬是员工的好几倍。
而福耀玻璃是什么行业呢?
它是制造业,不是服务业,它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做研发,持续提高工业技术,维持自己在汽车玻璃行业的龙头地位。
还有就是曹德旺跟于东来对商业等有不一样的认识和看法。
做慈善很慷慨,但对员工比较苛刻:曹德旺对这些意见怎么看?
“做慈善,用的是我个人的钱,不是公司的钱。从公司角度来看,也一定要培养自身的竞争力。”
曹德旺说得很清楚,慈善是拿自己的钱去做,相当于“割肉”,而且福耀集团有4万名员工,月平均工资达1万元左右,这个薪酬水平不算低了。
“我们的策略是要高于行业工资水平,但不能高出太多,既要具备竞争力,也要应对风险。企业家的事业是风险事业,每天都面临着风险,如果把利润都分掉或者拿去发福利,既不利于抵抗风险,也无法向股东交代。”
所以曹德旺并不认为自己对员工苛刻,他对困难员工和患有重病的员工都有资助政策,至于为什么花钱做慈善却不分给员工,他有自己的逻辑。
毕竟企业有风险,如果利润都分给员工,那在遭遇风险的时候企业怎么办呢?因利而聚必因利而散,企业一旦发不出工资来,马上就会树倒猢狲散的结果。
学曹德旺还是于东来,要看自己的情况。
站在老板的立场和角度,曹德旺这样的做法是对的,要知道员工来打工,自然是想自己拿钱越多越好,但老板会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不会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去满足员工短期利益分配的最大化。
没有短期就没有长期,但没有长期利益的话短期利益其实是没有保障的。
创业维艰,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赚钱多了就大吃大喝,那青黄不接的时候怎么办?不能持续的爱不是真爱,到时候员工还是会怪你无能。
假设胖东来要是遇到困难,从几个亿的利润分到负债几个亿,那么多员工等米下锅,这时候怎么办?
胖东来和福耀玻璃的年营收差了一百亿左右,但利润差却是几十倍,这就是行业的不同。服务业的根本在于人的态度和主动性,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技术的领先和规模大小。
不能道德绑架,企业的本分还是为社会贡献税收和增加就业。
曹德旺说他做慈善的终极目标,是让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慈善,能培养一个人的悲悯心和心灵的美。”这是曹德旺的个人信仰,“钱拿出去谁都会痛,我形容是自己割自己的肉,就看你能割多久、会不会痛。能捐得出钱,我非常开心。”
他捐款最多的是在教育方面,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是贡献,而且他自己的钱要花费在什么地方,有他的自由。
对于企业老板们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多贡献税收,多增加就业,这才是企业的本分。
不管曹德旺还是于东来,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做贡献,他们都值得尊敬。
所以不是说谁对谁不对,谁好谁不好,做企业不能跟慈善混为一谈,更不能道德绑架。否则大家都认为老板应该把利润分给员工,那企业还怎么发展,那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创业,到时候员工又去哪里赚钱养家?
工资按道理来说是应该能升能降的,因为企业也有高有低。
企业发展景气的时候,员工的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这样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而在不景气的时候,可以适当降薪,大家一起共渡难关,等熬过冬天再把钱补回来。
但在现实中,一般是“同富贵的多,共患难的少”。很多人总觉得老板应该多分钱给员工,这样员工就能努力干活,多赚钱。
实际上这不符合商业规律,多劳多得才公平,企业要奖勤罚懒,拉开差距,待遇向优秀的员工倾斜,不是吃大锅饭。毕竟你要想多拿钱,就必须是贡献足够多的价值才行。
否则贡献低于成本,那就被淘汰掉了。
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此,让能干的人多拿钱,让有功劳的人快速晋升,至于所谓的“苦劳”,只能是少拿钱或走人。要知道企业也是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不能发展也是要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