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中国经济以2025年上半年5.3%的GDP增长率稳健前行,展现出强劲韧性。然而,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现明显放缓迹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叠加房地产持续下行,以及产业逆全球化浪潮,明年稳增长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提振消费已成为稳增长的关键一环。
近期笔者受邀参加深圳香蜜湖宏观经济论坛,与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等金融界与学术界重量级人士共聚一堂。本次论坛上,笔者认为,提振消费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扩大以旧换新支持品类;二是加大对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三是鼓励中高端消费;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这些举措旨在释放内需活力,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型转型。详情请参阅以下发言实录!
非常荣幸参加本次研讨会。近期我前往了新加坡、美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发现欧洲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美国以及新加坡经济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但是三季度部分核心数据有所放缓,明年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我认为经济学家有使命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这里我就如何提振消费提出一些建议,主要讲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两大政策转变带动中国经济回暖。
中国经济上半年同比增长5.3%,表现超预期。其中,去年两大政策的转变起到了巨大作用,促进经济向好发展,其中消费改善尤为明显。
第一,财政政策明显加力。
之前很多人认为财政发力不足,但是去年9月份开始,中国的财政明显发力。
一是今年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为7.66万亿元,发行进度超55%,为2020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其中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债、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分别是90%、58%,进度大大快于之前,有效支撑了上半年的消费和投资。
二是1-7月广义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9.3%,是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广义财政收入增长还是0左右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增长接近10%,说明财政在发力。去年提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助力今年上半年零售增速达到5%,大于去年全年3.5%的增速,这与财政发力相关。此外,国家把今年的财政赤字率定到4%,突破历史高点,也是财政发力的信号。
第二,政策的重点从投资开始转向消费。
社会零售总额在9月份刺激之后攀升。以旧换新相关产品2024年上半年均为负增长,9月份开始以旧换新后实现20%至30%的增长,最终2024年增长3.5%,2025年1-8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4.8%。如果没有以旧换新政策,今年上半年的零售可能是负增长。这两大政策思路的转变对宏观经济非常重要。
从京东大数据看,中国消费呈现四个新趋势。一是健康消费火爆,二是国产品牌崛起,三是人工智能AI产品消费快速崛起,四是老年人消费活力不断释放。但是消费也出现严重分化,一线城市消费增长低迷,四五线城市消费平稳增长;集团消费比重大;老年人消费好,但年轻人消费差。
第二方面:四季度和明年消费面临下行压力。
2024年9月以及今年上半年开始的以旧换新资金消耗大半,这对于社会消费是一个不利因素。同时,政策推动下消费基数上升,下半年面临的下行压力很大。
7-8月,中国经济数据较上半年明显放缓。25年上半年社会零售增长5%,8月回落至3.4%,商品零售由5.1%回落至3.6%,固定资产投资、基建和房地产8月持续恶化,均为负增长。四季度和明年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加大,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加码。
经济仍面临风险。一是出口,8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速降至4.4%,低于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交货值同比负增长。受益于抢出口效应,上半年中国经济出口表现超预期;但是随着抢出口效应衰退、转出口面临制约以及基数走高,出口前景不确定性很大。8月出口数据表明,玩具、箱、包出口同比下降约20%。
二是全球产业逆全球化问题。近年来,欧美等国家逐渐强调产业链安全,构建“去中国化”的全球产业链。25年上半年中国占美国货物进口份额低于10%,但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非常强劲,企业出口中间品、技术至新加坡等地,将产业链转移到东盟。倘若中美贸易谈判顺利,能去掉20%的关税,企业转到东盟构建产业链的必要性将大幅下降。2022年开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于外商直接投资,反映出我们的净FDI是负的,这有利于出口、投资、国际布局,像京东也在海外建立产能。我们呼吁更多关注GNP,因为到海外投资的都是中国的企业、产能和财富。
三是房地产风险。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6%,跌幅进一步扩大;1-8月新开工面积较历史高点下降近2/3,8月同比下降近20%,二手房价格连年下跌,且降幅较大。房地产市场仍未止跌,但目前部分地区购房仍存在限制政策,如上海、深圳部分地区仍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四是投资的问题。刚才韩部长也说到投资很重要,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约6.3%,工业企业产销率处于2017年以来同期新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这加剧企业内卷、低价竞争,企业利润和现金流萎缩,进一步制约投资决策。
五是消费。统计局数据显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增速近年来大幅下降。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收入增长放缓;房价下跌,居民财产性收入下降,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指数多年处于低位。这三项因素制约消费持续复苏,叠加下半年国补资金减少、政策透支效应显现以及基数走高,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刺激,9月份以及四季度消费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第三方面:大力提振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是扩大以旧换新支持品类。建议对以旧换新品类进行扩容,考虑将母婴用品等新品类纳入以旧换新、国家补贴的范围内,避免商品零售增速后续乏力。
二是加大对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从中美两国总需求结构对比看,中美商品消费占GDP比重差距不大,但服务消费领域中国约为17.9%,远低于美国的45.8%。建议考虑在扩大财政资金对消费补贴的基础上,通过消费券、服务消费折扣券的形式对餐饮、旅游、文体、健康等服务消费进行补贴,推动消费乃至总需求走强。
三是鼓励中高端消费。中国目前存在很多限制消费的领域,包括汽车改装、游艇等。建议放开限制消费,如鼓励游艇消费、发展粤港游艇自由行。游艇是船舶工业中附加值较高的领域,游艇消费可以覆盖高中低类消费,贡献大量的消费。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降低政府投资支出,转向社保支出,统筹推进社保、国资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刺激消费。
五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60%,低于美国的75%。建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