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位于纽约州奥斯威戈的诺维利斯铝厂发生了火灾。官方宣布,该厂将停产至明年初,而这家铝厂可不是个小角色。全美约40%的汽车所用铝板都来自这家厂,福特等主要车企的生产进度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人可能会问,停个铝厂至于搞得这么严重吗?其实,真有这么严重。因为铝这种材料,在制造业中被称作“万能金属”。你日常见到的易拉罐、铝箔纸、牙膏软管等,都是铝的身影。更重要的是,铝具有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性,从飞机到新能源汽车,几乎都离不开它。
比如咱们的C919大飞机,六成五的材料是铝合金。如果用其他材料,要么太重飞不动,要么太贵造不起。新能源汽车对铝的需求更大,因为电池本身就重,动辄四五百公斤,车身再重,续航就大打折扣。有研究表明,车重减少10%,续航可以提高6?%。比如一辆续航500公里的电动车,如果减轻100公斤,续航可以增加30公里,这对车主和车企来说,都十分诱人。
特斯拉Model 3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车身90%以上都是铝,还采用了一体化压铸技术,减少了200公斤重量,续航直接多了50公里。我国工信部也有规划,到2025年,每辆汽车的铝用量将达到250公斤,2030年将达到350公斤,铝在汽车产业中的角色将更加重要。
既然铝如此重要,那全球谁生产的最多呢?答案显而易见,中国。2024年全球铝产量达7181万吨,其中中国占了4338万吨,占全球总量的近60%。而美国呢?只生产了67万吨,不到全球的1%。曾几何时,美国还是铝业的老大,1980年产量曾达到465万吨,但如今差距越来越大。
美国铝业为何会沦落到这步田地?主要有两个难题。一是原料问题。铝的原料是铝土矿,全球已探明的铝土矿储量为291亿吨,其中大部分位于非洲和澳大利亚。美国自有的铝土矿储量只有2000万吨,几乎微不足道,想扩产都没原料。二是电力问题,铝的生产需要大量电力,生产1吨铝大约需要13000到15000度电,而能源成本占到了铝生产成本的一半。美国产铝的电力成本高达550美元/吨,几乎是加拿大(290美元)和中国的两倍。高昂的电力成本让美国的铝厂根本无法与全球其他铝生产国竞争,产能不断萎缩。
美国虽然有尝试自救,开始重视铝的回收利用。2023年,美国的再生铝产量达331万吨,超过了原铝的产量,而诺维利斯公司就是全球最大的铝回收商。但是,美国的废铝产量也无法满足需求,只能依靠进口。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提高铝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土铝业,关税从10%增加到25%,4个月后又涨到50%。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废铝价格飙升,美国铝业的成本急剧增加,甚至导致下游汽车企业成本上涨,铝业CEO纷纷表示,这样的关税政策简直是在“扼杀”美国的铝需求。
此外,美国的电力问题也在加剧。美国电网的负荷已经相当紧张,电力资源大量被高能耗的人工智能行业抢占,铝厂扩产所需的电力供应更是捉襟见肘。如此一来,美国铝业陷入了“缺原料—高成本—关税失效—缺电”的死循环,越救越乱。
虽然中国是全球铝生产大国,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隐忧。我国铝土矿的储量仅占全球的2.3%,2023年我们还进口了1.41亿吨铝土矿,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去年,几内亚发生军事政变,导致向中国的铝土矿出口中断了15天,当时国内的铝厂一度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如果进口渠道出现问题,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铝供应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铝产量多,还怕缺铝吗?其实并非如此,全球的供应链本来就不稳定,地缘政治和航运危机都可能影响进口。因此,我们也在加紧布局,比如中铝在几内亚建设了博凯铝土矿基地,年产能力可达到1500万吨,同时计划到2025年将再生铝的占比提高到40%。不过,这些措施仍然不够,因为铝是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我们需要做好多重准备,以确保铝供应的稳定。
毫无疑问,铝已经成为新能源时代的“战略金属”。美国铝业的衰退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光有产量不够,供应链的安全性才是关键。我们不能走上美国“高成本—依赖进口—政策失灵”的老路,必须在原料供应、技术创新和循环利用等方面多下功夫,才能确保铝的稳定供应,为我们的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航空等关键产业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