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的军力已强大到无需再过于担心美国的军事威胁,反而已经有能力对美国及其盟友形成威慑。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提升,更与金融、美元霸权和国际投资息息相关。只要深入理解这两者的动态,就会明白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回顾2025年9月,刚刚经历了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的事件,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就签订了一项防务协议。许多人可能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地区合作,然而,背后隐藏着重大突破。巴基斯坦将为沙特提供核保护伞,并就中式武器的部署和转让展开讨论。以色列对此只能怒火中烧,但实际上也无计可施。它在与伊朗的冲突中只能互有往来,连土耳其都敢公开与其对抗。作为一个“小国”,以色列根本没有能力与工业强国较量,更别说挑战全球主要工业国了。
现在,对以色列的反制,实际上是在削弱美国在中东的霸权根基。中东国家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在犹太势力的深度影响下,内外政策越来越不顾及长远利益。即便是有2万美军驻扎的国家,也能被以色列反复轰炸。沙特、阿联酋等“有钱无兵”的国家,单靠美国的安全承诺已经不再安全可靠。随着犹太势力愈加肆无忌惮,伦理道德和国际法则都被忽视,寻找一个更可靠的新伙伴,成为了中东国家的明智之选。
对中国来说,这一切意味着,只要削弱美国的国际信用,就等于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将美国的影响力赶出中东,打破“美国无敌”的神话,中国就有机会争取到全球货币的主导权。
这场博弈从来都不是单一领域的较量,而是军事、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组合拳”。特朗普对此选择沉默,而埃及部署红旗-9导弹后,以色列除了嘴上愤怒外,实际上没有采取行动。像埃及、沙特这样的国家,不是以色列能够轻易对付的。而以色列对卡塔尔的打击,背后其实有着计算:卡塔尔与伊朗、什叶派的关系较近,并非传统海合会成员,尽管有钱也是美国的盟友,但轰炸它不会引发过多的反弹。
然而,即便如此,美国依旧迫使以色列道歉,因为这次冲突让美国的国际信誉大跌,美元的信用也受到严重冲击,甚至连安全承诺都变得毫无意义。不同于日韩这些国家,阿拉伯国家虽然“有钱无兵”,但有宗教影响力和石油美元支撑,加上较高的独立性,选择新合作伙伴时的决定权相对较大。
比如,沙特与巴基斯坦长期保持防务合作。早前沙特在也门的战争中,巴基斯坦的军事支持帮助沙特守住了本土不受胡塞武装的侵害。如今,中国的背后支持使得这一地区局势的稳定性大大增强。随着沙特及更多阿拉伯国家开始接受中国的安全保障,石油美元结算体系的核心将遭遇沉重打击。
20年前,谁敢挑战美元的霸权?萨达姆想用欧元结算石油,结果迅速倒台;卡扎菲也因同样的原因遭遇不幸。而今天,即便是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美国也无法轻易报复。这就是实力变化带来的局势转折。
如果说中东是打击美元霸权的“第一拳”,那么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争端则是“第二拳”。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公司必和必拓近期遭到中国采购限制,表面上是要重新定价,但实质上是要求用人民币结算,取代美元。对于澳大利亚来说,重新定价并不难,但由于其最大股东是贝莱德集团,这对美国来说是不可忽视的挑战。大宗商品结算中的美元地位至关重要,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美元结算,一直是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柱。如果这一环节崩塌,美元霸权将面临重大危机。
全球贸易的顺畅依赖于统一的国际货币做结算,否则交易成本将不可承受。美元当年通过这个角色推动了全球一体化,同时也借此收取了全球的“货币税”。现在,人民币正逐步打破这一垄断,并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力拓、淡水河谷等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且这一比例在不断上升。如今,铁矿石行业中人民币结算的占比已超过20%,甚至可能接近25%。
必和必拓的抗拒并非因为它不想做出改变,而是因为其与美国的关系深厚。数据显示,中国已购买全球约70%的铁矿石,而必和必拓60%的收入来自中国。中国已经不再像20年前那样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甚至已经开辟了更多铁矿石来源。如今,中国的影响力已足够强大,必和必拓的抵抗也显得微不足道。
随着中国在九三阅兵上展示的强大军力,必和必拓的抗拒也变得更加无力。现在,澳大利亚的总理已经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的谈判,甚至表示愿意适度让步。此时,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中国手中。
从这一切可以看出,中国正逐步采取更加直接的行动,明确表示要反击美国,拆除美元的霸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我们也应牢记,美国曾因为金融霸权和货币霸权的根基——强大的工业、制造业基础而取得全球领导地位。单靠少数高端制造业或几家高科技企业,无法支撑起全球的霸主地位。
现在,中国的工业产能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平。仅在造船领域,中国的能力就远超美国,2023年中国完成的造船量占全球的49%,而美国则不到1%。随着这种产能差距不断扩大,中国正为拆解美元霸权奠定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也将加速。待人民币实现全球流通,汇率稳定和中国资产价格的重新评估将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