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见习记者 钟凯 广州报道
10月14日,北交所拟上市公司中诚智信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诚咨询”)更新注册稿,有望在10月下旬启动股票发行。
▲北交所官网披露
此前的9月15日,公司上市注册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意,其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400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并在北交所上市。保荐人为东吴证券。
中诚咨询专注于提供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及管理、BIM服务等专业技术服务及全过程咨询服务。早在2016年12月,公司便已登陆新三板,2023年5月首次披露转战北交所上市计划。从披露计划到获得批文,历时约两年半,远超常规的12-18个月流程。
《星岛》记者了解到,延误的主要原因是,中诚咨询先后经历了北交所三轮审核问询,今年8月还回复了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意见函,问题涉及实控人信息披露不准确、关联交易嫌疑、业务区域过度集中、业绩稳定性及募投项目合理性等关键问题。
而如今“临门一脚”之时,该公司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披透明度,优化业务模式,也成为外界看重的方向。
业绩首度双降,区域依赖过高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中诚咨询营收分别约为3.03亿元、3.68亿元、3.9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4.19%,与青矩技术、国义招标、招标股份、广咨国际等可比同行相比处中下水平。但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4亿元、0.81亿元、1.0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7.97%,仅次于青矩技术。
不过进入2025年,持续增长态势发生了逆转,上半年公司营收1.91亿元,同比下降4.08%;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降2.66%。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以及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影响。
而至三季度末情况仍未改善,公司预计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56%-6.1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4%-3.89%。
▲资料来源:中诚咨询招股书截图
订单萎缩成为预警信号。2025年1-9月,中诚咨询新增订单(合同金额超过10万元,不含框架性合同)1.96亿元,同比减少13.85%。截至8月底,公司在手订单(合同金额超过10万元,尚未确认收入的合同金额)近6亿元。
基于此,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3.84亿元,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4%和4.14%。
《星岛》记者对比发现,若此预测成真,这将是公司自2016年新三板挂牌以来首次年度收入下滑,也是继2018年之后,第二次年度净利下降。
▲资料来源:企业公告,星岛新闻整理
业务结构上,工程造价收入占比虽稳定在53%以上,但招标代理业务在2024年出现了同比下降,降幅达到34.67%。更严峻的是,公司96%以上收入源自江苏省,其中苏州一地占比超81%,业务区域集中度风险突出。
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中诚咨询来自江苏省内的收入比重分别为98.36%、96.85%、96.88%,其中来自苏州的收入占比达75.99%、82.14%和81.69%。招股书中也提及,公司对江苏省内客户存在“重大依赖风险”。
关联交易受质疑,股东、客户、供应商重叠
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始终是监管关注焦点。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6.13%、20.41%、18.20%及23.47%。
以2024年为例,苏高新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从第二大客户变为第一大客户,苏高新集团直属企业苏州新高城市发展是第三大客户。不过,对于这两家有关联的企业,中诚咨询在统计时并未合并计算。
▲资料来源:中诚咨询招股书截图
值得关注的是,中诚咨询实控人之一陆俊,就曾在苏高新集团旗下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担任高管。2022年12月,中诚咨询另一位实控人许学雷(陆俊妻子)还将公司7.04%的股份转让给苏高新集团旗下苏高新投资,形成“既是股东又是客户”的复杂关系。
因此,在2024年上半年前两轮审核问询时,北交所就重点提到关联方认定完整性及关联交易公允性等问题。
不仅如此,供应商层面同样存在疑点。在中诚咨询前五大供应商中,苏州诚来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诚来智”)由许学雷持股90%;江苏东印智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东印智慧”)由中诚咨询持股20%。
▲资料来源:中诚咨询招股书截图
尤其是诚来智,核心资产为位于苏州高新区的“诚来智研发大楼”,主要提供房产租赁服务,同步提供物业管理、停车场、食堂、维修、保洁等综合配套服务。2022年-2024年,其连续三年超60%的主营收入来自于中诚咨询,分别达到68.10%、61.32%、63.60%。同时,诚来智对中诚咨询收取的物业费,每月每平方米20元,较其他租户收取的10-15元溢价30%-100%。
北交所要求中诚咨询说明,诚来智是否专为其服务而设立,以及诚来智提供租赁以外其他服务价格的公允性等。对此,中诚咨询在回复函中予以否认,并称物业费的差异是由于“额外服务”。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会否相信呢?待看其上市后的股价表现。
房地产坏账激增,应收款回流放缓
房地产行业下行对中诚咨询的影响显著。
《星岛》记者了解,自在新三板挂牌以来,中诚咨询陆续调整过房地产业务的重心。如2016年公司判断国有投资为主的业态发生改变,于是大力挖掘民企业务,单年造价咨询服务收入同比增加了39.56%。但到了2018年,随着房地产市场回落、房企回款周期长等原因,公司再度梳理业务结构,转为重点开发、拓展国企和政府的造价咨询服务。
中诚咨询递交的第一轮问询回复显示,2022年-2024年,公司来自房地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0.78亿元、0.72亿元、0.78亿元,收入占比为25.86%、19.50%、19.64%,尽管有降低趋势,但仍高于其他类客户。
近三年,公司为控制风险,主动减少了民营房地产客户的合作,但应收账款周转率仍从2022年的1.94恶化至2024年的1.39,回款速度明显低于中诚咨询整体水平。受此拖累,此项业务的应收账款余额从2022年的0.47亿元增至2024年的0.60亿元。
其中,截至2024年底,中诚咨询对国有房企、民营房企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0.35亿元、0.25亿元,期内分别对它们计提单项坏账准备62.97万元、753.26万元,合计816.23万元。
而计入按账龄组合计提的部分后,2024年底,公司对房地产客户的坏账准备达到0.15亿元,对比之下,2022年底和2023年底仅671.50万元、984.90万元。
▲资料来源:中诚咨询回复函截图
三轮问询暴露合规瑕疵,募资缩水40%
《星岛》记者发现,北交所在三轮审核问询中都要求中诚咨询说明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最初的申请文件显示,该公司拟募集资金接近3.30亿元,其中1.23亿元用于工程咨询服务网络建设项目,0.77亿元用于研发及信息化建设项目,0.7亿元用于EPC业务拓展项目,另0.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第一轮审核问询提出,中诚咨询在报告期内存在较大金额投资理财和现金分红,要求其说明营运资金的需求和实控人对历次分红资金的使用情况。数据显示,该公司2022年-2023年合计分红约5542万元,同时持有理财产品余额从0.79亿元增至1.72亿元。
▲资料来源:中诚咨询回复函截图
有钱分红和投资理财却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募资补充流动性,这种需求显然站不住脚。2024年6月,中诚咨询宣布,结合当前的资金状况,公司决定取消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金额由3.30亿元调减至2.70亿元。
但这依然未能打消监管层顾虑。在第三轮审核问询函中,北交所又指出,募资中0.7亿元用于EPC业务拓展项目,可公司目前尚无成功的工程总包项目经验。于是,今年5月,中诚咨询不得不再次宣布,取消此项,发行股份数量也由1500万股调减至1400万股(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募集资金由2.7亿元降至2亿元。至此,较初始计划募资额已缩水40%。
经历诸多挑战,中诚咨询距离北交所敲钟已仅差临门一脚。但“临门一脚”背后,此前暴露的隐患却并未消散。投资者也需理性看待“上市光环”,重点关注公司治理改善与业务多元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