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又是一年“双11”。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促销节点,今年“双11”的周期再次拉长。记者了解到,天猫“双11”已于10月15日晚8时开启。在此之前,抖音、小红书、京东等电商平台已纷纷抢先启动,试图在今年的“双11”中占得先机。
自2009年诞生至今,“双11”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一些消费者依然热衷于做攻略,希望在大促中获得更多的优惠,也有消费者疲于复杂的凑单玩法,选择佛系购物。今年“双11”有啥不一样,消费者究竟是否还会买单?记者进行了采访。
战线拉长玩法简化
记者注意到,今年“双11”的首要特点,在于启动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
早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双11”就已拉开序幕。9月26日,苏宁易购率先官宣,将“双11”启动时间定在9月30日,直接将国庆档嵌入大促周期,打响了“双11”的“第一枪”。10月9日,国庆中秋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京东与抖音也相继跟进,正式开启各自的“双11”活动,延续了早启动的节奏。
在玩法上,今年“双11”呈现出明显的“做减法”趋势。与过去需要复杂计算的“满减叠券”或容易引发争议的“先涨后降”优惠不同,如今各大平台的促销更倾向于简单、透明,立减、直降、直接折扣等形式被广泛采用,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实惠。
例如天猫官方在立减8.5折基础上,再叠加9折消费券、行业品类券、购物金等多重力度,还有万元品类券可抢,购物金充值也可享优惠膨胀等;京东主打“现货开卖、官方直降”,优惠力度低至1折,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低价让利;抖音电商重点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推出了“立减折扣”与“一件直降”核心商品玩法,立减优惠力度为15%及以上。
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
“最近收到了不少服饰、美妆品牌的促销信息,但今年‘双11’我打算只买刚需日用品。”几年前,市民刘女士也曾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看到折扣就立刻“剁手”。直到有一次大扫除,她丢掉了已经过期的十几支口红、一整盒面膜和数不清的小样,让她意识到,与其在抽屉里囤货,还不如在银行卡里“囤钱”。
记者通过采访多位消费者了解到,大家仍然会关注“双11”大促,但大量囤货、冲动消费的现象在减少。“感觉各个平台经常都在促销,但‘双11’关注度比较高,所以还是会参与,但不会大量囤货。”
“双11”囤货真的超值吗?有不少网友表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促销规则和限时秒杀、前几小时折上折、前多少名下单加赠礼品等优惠,每年“双11”自己就像是“被推着下单”一样,在浓烈的购物氛围中难免会冲动消费。
然而,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已经很久没有参与“双11”抢购了,有也是选择性地买几样特别便宜的日常必需品,完全没有最开始几年疯狂下单了的激情。
即时零售成重要看点
事实上,近几年,各大电商平台除了“双11”、618等核心大促节点外,还有诸多年货节、开学季等特定促销日,基本上覆盖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随着网络消费快速发展,消费者也越发理性,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物流体验等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而这些也是各大电商平台大促时面临的最大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外卖市场竞争热度持续提升,“双11”期间,各平台继续加码即时零售业务。从各平台披露的“双11”大促政策来看,京东、阿里均将即时零售纳入本届“双11”大促范围:京东推出秒送好物低至5折的促销活动,淘宝闪购推出88VIP外卖5折的促销活动,将为长沙本地餐饮业、零售业、酒店旅游行业带来大量商机。
目前,各平台“双11”活动已进入预售期或正式开卖期,部分平台与品牌也已发出战报。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过滤掉五花八门的“最低价”宣传海报与直播间喧哗的叫卖声,回归商品品质与自身需求,进行多方对比,理性消费,或许才能找到最省钱购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