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晖,我的儿子,论水平论资历他都不如你们,但是他有一个比你们强,他是曹德旺的儿子”
这是多年前曹德旺在一档节目中提起自己儿子时亲口说的话!
同时也就在这两天,曹德旺辞职,把班交给了儿子曹晖。
上世纪八十年代,曹德旺就开始做玻璃这个领域了。福耀玻璃最重要的战略决定,就是做汽车玻璃这件事。
那时候,曹晖还只是厂里跑来跑去的年轻人。曹晖的第一份工,不在总部办公室,在车间。班组长给他的任务很简单:在现场把问题找出来。他会拿着卡尺和手电,蹲在钢化炉旁,看玻璃在炉里的变化,因为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生产偏差,可能在客户那边就是召回风险。
他记得老师傅跟他说过:“在炉里多烤一秒,出来就是两种命”。
人们都在说,曹晖的命好,投胎成为了上市公司总裁的儿子。但只是从肯下车间这一点来看的话,他似乎也算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曹晖的第二站在海外。真正让他长劲的,是美国的工厂。那是一座旧汽车城的遗址,福耀接手后,第一次感到同样的玻璃,不同的世界,安全规范、工会关系、班组文化、工艺口径、自动化投资,每一样都不按国内的经验走。
在这里,也最被大众诟病的一点,就是关于加班文化的推行!在中国,工厂加班似乎成为了常态,甚至变成了硬性规定。但是在美国,只要稍一侵害到了工人的利益,工会就会站出来跟企业对抗。
曹晖刚去的时候,生产线的人手一调,良品率就掉,客户的驻厂工程师,不停地拿出厚厚的规范,提醒着生产的标准。曹晖在美国待的那几年,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先把活干成,再谈文化差异。每天的产能表、良率表和投诉表都得达标,尽快调整。
曹德旺常讲现金第一,在美国工厂的头两年,大家都盯着这家工厂能不能赚钱。
地方政府在催产能,客户在催交付,工会在催标准。开会时,财务把PPT翻到利润表,场面一度沉默,账面连着几个季度都是难看的!
有人提议砍安全投入,有人提议砍培训时长。曹晖没同意,他说先把良率、工伤、投诉三条线压住,再谈盈亏。随后,安全整改预算加码、自动化改造继续、班组长轮训拉满。三个月后,良率稳定到客户敢放量的区间,投诉数下来了,订单跟着走起来,现金流回正了。
这一套放在国内管理上,肯定是个励志的故事,一个厉害的奋斗小伙通过管理得到了符合工厂利益的好结果。但在美国,这套似乎不灵了,工会进厂宣讲,夜班交接口贴了厚厚的宣传单,工厂的产能必须在保障工人的休息和薪水条件下。
车间里,中美主管吵过架:美国人说加班要按规矩来,中国人说先把活干完。
车间温度高、玻璃重、胶水味冲,班组目标一天一个变,有主管为了赶进度,把休息时间往后拖,有人反映手套和防护镜不够用,叉车和人并线走,险情频发。
一线工人抱怨时薪不如附近的物流仓,活却更累。在福耀玻璃的纪录片中,有几位员工在镜头前直接说“被压着跑”。
裁员这块也敏感。工厂爬坡时,喜欢提建议、联系工会的几个人都被辞退了,福耀官方的理由是绩效不达标,而被裁员的人则不服,认为这是无充分理由的解雇。这也吵到了美国的劳资关系委员会过去调查。
对于曹晖来说,他一心想把工厂的业务做好,三张表必须达标——良率表、工安表、投诉表,有一张红,就不是完成任务。工资这块,时薪有过几轮上调,夜班津贴加了,岗位评估重做。培训改成标准作业+签名确认,中美班组长混编,管理上的压力也小了很多。最后,工伤和投诉数据下来了,客户放量也确实跟着起来了。
这是福耀美国段最刺眼的一段,赶KPI和压工时,边上贴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标语!
在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进场时,签卡、宣讲、拉人,夜班口等地方都贴着支持和反对工会的海报,家属也被请进来开会。
工会认为是压榨工人,管理层认为是公司业务为先,谈判开始了…
按美国那套程序,先要投票承认工会能代表员工,才有资格坐到谈判桌上。在这之前,双方打的都是拉票战。
管理层这边,请来了本地的劳资律师和反工会顾问,连续几周在厂里开“必到会”。PPT说得很直白:如果谈不拢可能罢工,但罢工大家就都没工资,即便是绩效好的奖金也可能被一刀切,所以管理层愿意直接跟员工谈,不要工会这个第三方。另一方面,主管对工会的意见领袖们也是一对一谈话,反复强调夜班津贴会上调、固定休假也会写进制度,总之就是不需要工会,这些也会落实。
而工会这边,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把摊子铺到停车场、夜班交接口,拉着家属开说明会,主张有四条,时薪必须拉到当地中位数,同时加班必须是员工自愿、而且要足额付费、按法定排班,安全与防护要硬约束,处分、换岗、裁撤都必须要有书面流程和申诉通道。总之,福耀工厂必须把口头承诺写进合同。
在互相拉扯的几个月里,有人因组织工会被开除了,劳资关系委员会介入,个别案子走了和解或复职。风声最紧的时候,曹晖把HR和法务线也换了人。
等到了最后的无记名投票,结果一出来:反对票占多数,赞成票不到一半。工会没被承认。停车场两边的横幅也撤了。
事后,福耀把当初答应的一件件补了:安全联锁、护栏、急停补齐;叉车与人流彻底分线;热环境增风、加休息点;PPE按人头配发;固定休改排班制,加班“自愿+事先审批”写进制度;时薪上调、夜班津贴拉平同岗差;双语SOP和培训视频铺到每条线等等…主动权终究还是被收拢到公司这边。
对曹晖来说,这一仗把他从“先把活干成”的人,推成了“先把规则垫实,再把活干成”的人。反工会的立场没变,但他把一切都落实到了制度上。对于美国的工人来说,大家也在这场斗争中实际的到了最终想要的好处。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收拢权力更重要,这一次满足美国工人的要求,也是迫于压力,但是工会绝对不行!
从打工人的角度来看,工厂里的那几个出头鸟,虽然最后都被处理了,但是他们给同样身为工人的自己,争取来了利益,提高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待遇底线。
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次谈判的胜利,因为没有工会之后的一次不满和有了工会之后的次次不满,管理层还是分的清的。
福耀,也是中国式的管理在美国碰壁的典型案例!
不管怎么说,曹晖赢了,他解决了问题,赢得了业绩,也获得了福耀管理层的认可,还有他爸的认可,是一名合格的商人了!至少从这一次曹德旺辞职后,将公司交给曹晖管理,也说明,在曹德旺心里,曹晖已经成长的足够成熟了。他有今天也不再只是因为他是曹德旺的儿子了…
作者|老丁
个人微信|dingdingding1912
今日头条/b站/抖音/YouTube等全平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