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研 编辑|Emma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总部位于山东的歌尔微,作为歌尔股份旗下经营微电子相关业务的唯一子公司,自2019年分拆以来已走过近五个年头。
然而,这家公司的上市之路却充满坎坷——从2022年冲击创业板,到2025年转战港交所,歌尔微的上市梦想一再延期。
最新招股书显示,2025年一季度歌尔微来自一家领先的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业界普遍认为是美国苹果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高达62%,较2022年的56.1%不降反升。与此同时,全球MEMS传感器行业增速已放缓至个位数,歌尔微的业绩增长持续性存疑。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01
五年上市长跑,港交所成新希望
歌尔微的上市梦要追溯到多年前。2017年10月,歌尔股份正式设立歌尔微,并在2019年12月通过业务重组的方式将整个集团微电子业务整合进歌尔微。
2020年11月,歌尔股份通过了分拆歌尔微上市的议案。
2021年底,歌尔微正式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上市申请。一年后,深交所审议结果显示其符合发行条件成功过会。
就当市场以为歌尔微将顺利上市之时,2024年5月,歌尔微却突然宣布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监管环境趋严,或许是迫使这家公司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上市名额。
2024年4月,新“国九条”明确提出“从严监管分拆上市”,深交所也提高了创业板上市的财务指标,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要求更高。 这或许直接影响了歌尔微的上市前景。
不仅如此,监管部门一直比较在意歌尔微的业务独立性。此前,监管层曾反复问询其与母公司歌尔股份的关联交易问题,包括代采代销、资金往来等,对其是否具备独立面对市场的能力存有疑问。
A股未能上市,歌尔微迅速转战H股。2025年1月20日,歌尔微向港交所递交首份上市申请,但因6个月未获审核而失效。
2025年7月21日,歌尔微二次递表,至今仍在为登陆资本市场而努力。
通常来说,港股通常对上市企业的盈利波动性和客户集中度等问题管理稍宽松,这或许是急于登陆资本市场的歌尔微在当前局面下更为现实的选择。
总体来看,歌尔股份分拆歌尔微电子上市,是其近年来最关键的一次资本运作。这步棋的背后,或许是歌尔股份希望通过独立的融资平台强化微电子业务,同时优化自身财务结构的双重考量。
一方面,歌尔微所处的半导体行业研发投入巨大,需要长期、充足的资金支持。让其独立上市,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和独立的融资平台,摆脱对母公司的资金依赖。
此外,拆分上市或许能够,缓解母公司资金压力。歌尔股份自身也面临较大的资金需求。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05%,同时还在进行百亿级别的战略收购。分拆可以减轻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入负担,优化自身的财务状况。
不仅如此,歌尔微的MEMS传感器业务技术壁垒高,毛利率(2024年为19.0%)也高于歌尔股份代工属性较强的整机业务。独立上市有助于让其高科技、高成长性的特质被市场重新认识和定价,从而提升集团的整体估值。
而且,在分拆后歌尔股份可以更专注于声学整机、智能硬件等系统集成业务,并通过收购,补强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的能力,目标是成为像立讯精密一样的系统级供应商。而歌尔微则可以专心深耕智能传感技术,两者形成协同。
但拆分后的歌尔微并不是“白月光”,它存在较多的问题被市场诟病。
02
声学传感器独大,增长动力单一
从业务角度来看,歌尔微的业务主要由传感器、SiP(系统集成封装)及传感交互模组三部分构成。其中,传感器业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5年一季度营收占比高达80.8%。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但是,公司另外两大业务——SiP和传感交互模组的收入之和占比尚不足20%,体现出公司对单一业务有着较大的依赖。
03
毛利率低于行业水平
然而公司仰仗的传感器业务,毛利率落后于同行。
Wind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歌尔微毛利率分别为18.5%、17.2%、19.0%,长期低于20%,显著低于同行瑞声科技(2024年22.1%)和敏芯股份(2024年24.88%)。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公司高溢价芯片依赖外购。传感器芯片长期依赖供应商A(一家在MEMS麦克风芯片方面领先的欧洲公开上市半导体公司,外界广泛认为是英飞凌)等单一供应商,2025年一季度采购占比高达59.1%,这或许使得公司议价能力和成本控制受制约,导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第二是公司产品以低毛利声学传感器为主,高毛利品类拓展不足。
资料显示,歌尔微收入以声学传感器为主,而声学传感器行业竞争激烈,全球市场集中度CR3(一个行业内前三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超80%,平均毛利率仅18%-20%。
然而,市场上声学传感器领域也不乏高毛利公司,例如瑞声科技声学业务通过SLS大师级扬声器等高端产品,毛利率提升至30.2%,显著高于歌尔微声学业务盈利水平。
三是客户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受限。Wind资料显示,歌尔微第一大客户(美国消费电子巨头,即苹果公司)收入占比长期超60%,且主要供应中低端声学传感器,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客户压价能力强。2024年与该客户合作的毛利率仅16.8%,低于整体毛利率2.2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瑞声科技通过拓展车载声学(毛利率24.8%)和光学模组(2024年毛利率已提升至7.9%),客户结构多元化,议价能力较强。
除此之外,歌尔微还与母公司歌尔股份存在大量关联交易。2025年一季度,歌尔股份是歌尔微的第三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为5.1%。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除业务往来外,歌尔微与歌尔股份在核心管理层上曾存在深度的交叉任职现象,这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其独立性的质疑。
据了解,在2017年至2023年的长达六年间,歌尔微的董事长职务均由歌尔股份的核心管理层成员直接兼任。具体而言,歌尔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姜滨在2017年至2020年间亲自出任歌尔微董事长;此后,该职务由时任歌尔股份副董事长兼总裁的姜龙接任,直至2023年。
值得注意的是,歌尔微的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宋青林,在2019年底前也长期在歌尔股份体系内任职,曾担任歌尔股份的研发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关键职务。
此外,公司副总经理马新江、贾阳等亦主要在歌尔体系内晋升。监事杜兰贞、田立梅分别为歌尔股份内部审计部负责人及销售部高级经理。
而歌尔微在业务、财务及人员上与母公司的紧密捆绑,早已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
此前,在歌尔微冲刺A股创业板IPO期间,深圳证券交易所就曾在其问询函中,重点对其业务、资产和人员的独立性提出尖锐质疑,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具备独立面向市场经营的能力。
采、销“两头受气”的歌尔微,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行业大环境。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全球MEMS传感器行业已趋于成熟,2020年至2024年增速仅有3%,预计2024年至2029年也只增长到6.4%,明显低于SiP及传感交互模组增速。
不仅如此,在全球智能终端的细分赛道中,规模最大的智能消费电子出货量也在减缓。2020年至2024年增速为-0.3%,预计2024年至2029年为3.7%。
未来,歌尔微能否提高行业地位,从而提高毛利率,扛起高端制造的大旗《蓝筹企业评论》将会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