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第十九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现场,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与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25中国青年动漫人才成长趋势与未来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动漫博物馆副馆长朱虹代表发布机构作主题发言,系统解读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态势、青年人才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路径。
朱虹在发言中指出,青年人才是中国动漫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变量与最大增量。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青年创作者正在崭露头角,但也有不少人在生存压力、技能迭代与方向选择中感到困惑。这份报告不仅是对现状的扫描,更是对未来的共同探讨。
动漫产业机遇,四大增长点驱动发展
报告显示,中国动漫产业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国动画相关企业已超过19.8万家,泛二次元用户规模接近5.8亿,核心用户超过1.2亿,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6521亿元,展现出蓬勃的市场活力。
青年创作者潜力充沛,支持体系待完善
为科学评估青年动漫人才的成长状况,课题组构建了“中国青年动漫创作者发展指数(YACDI)”,以“中国青年动漫家成长计划”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线上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焦点小组座谈以及与头部平台的合作数据分析,从“专业能力与创作活力”“职业化与商业价值”“成长环境与支持度”“未来发展信心”等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包含11个二级指标的层级体系,得出该指数综合得分为72.5(百分制)。
这一分数反映出青年创作者整体潜力充沛,但支持体系仍有待完善。报告数据显示,青年创作者在专业能力与未来信心方面得分较高,但在职业化与商业转化方面表现较弱。近半数创作者收入偏低,超九成粉丝数量不足1万,商业化能力亟待提升。
在成长环境方面,高达93%的创作者主要依赖自学,政府与行业培训参与率低,社保缺失、资源不均等问题突出,反映出创作者们不缺热情,缺的是更系统的支持与更有效的路径。
今年5月,中国动漫博物馆品牌项目
第五届中国青年动漫家成长计划启动
未来人才需求明确,四大画像指引方向
面对产业变革与人才挑战,报告进一步描绘出未来动漫产业所需的四类关键人才:既深钻专业又具备跨界知识的“T型人才”、精通技术并拓展艺术表达的“技术艺术家”、擅长构建IP宇宙的“跨媒介叙事者”,以及衔接创作与市场的“产品经理型人才”。未来的动漫人才,不仅要有创作的锐气,也要有对接市场的眼光、整合资源的能力。
为此,报告提出应从“优化教育供给”与“优化产业生态”两方面入手,强化校企协同,完善社会保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赋能中小团队,支持多元就业。中国动漫博物馆也将持续通过“中国青年动漫家成长计划”,开展全年展览、公益展映、技能培训、文创市集等多样化活动,为青年创作者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中国动漫博物馆“第五届中国青年动漫家成长计划”主题活动之一——漫漫市集,活动为未来的青年动漫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展示与交流机会,也为市民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消费体验。
这份报告的发布旨在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与方向思路,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思考。我们期待借此呼吁更多人关注和支持青年动漫人才的成长,共同助力中国动漫产业走向更稳健、更可持续的未来。
第十九届杭州文博会以“向新力”为口号,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及文化“新三样”出海等赛道。本届文博会汇聚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个文创品牌,国际化程度达历年之最,并首设“数智新城馆”,集中展示AI生成艺术、沉浸式交互等前沿技术,凸显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也为动漫产业的创新与人才成长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