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美各地爆发了大规模抗议,超过2700座城市的近700万美国民众走上街头,要求特朗普下台,反对他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移民和贸易政策。这些抗议活动成为了美国民意沸腾的缩影,展示了美国社会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情绪。
在纽约的时报广场,超过10万人聚集,其中还包括美国国会参议院的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场面震撼。而抗议的核心原因,不仅是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还包括他推动的高关税措施。现场抗议标语直指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比如“关税是对我们征税”和“我的拖拉机靠中国订单加油”等,这些标语清晰地反映了民众对特朗普经济政策的愤怒。
其中,抗议者明确表示,“美国不需要国王”,他们要求特朗普立即辞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抗议爆发之际,特朗普却在接受采访时罕见地做出了一项认错声明。他承认,自己对中国加征100%关税的政策实际上已经不再可行,因为美国经济承受不起这一举措的压力。特朗普直言,这样的关税政策是“不可持续的”,美国“撑不下去”。
自从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特朗普一直坚持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然而这一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相反,它不仅没有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推高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同时迫使中国加快了供应链多元化和自主创新的步伐。特朗普的这一政策不仅在舆论上遭遇压力,企业界的集体反应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冲击。
美国的制造业尤其受到了严重影响,由于人工和原料成本高昂,许多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在市场上销售,导致工厂倒闭和大规模工人罢工,成为此次抗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科技行业也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示不满。
农业方面,尤其是在特朗普的“票仓”——一些重要的农业大州,情况更为严峻。农民原本希望特朗普能够与中国缓解贸易摩擦,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大豆出口。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他们从“希望者”变成了“受害者”,情况愈加糟糕。
目前,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占据了有利的谈判地位。40年来,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拥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承受更多的关税负担,而美国则需要时间去寻找替代品和建设新的制造产能。
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突然改口,不仅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更是政治现实压力的体现。这次2700城市的抗议,涉及了农民、工人、移民群体、科研人员甚至中小企业主,显示了美国社会的严重分裂。如果特朗普不能尽快解决这些抗议者关心的核心问题,他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的前景可能会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