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渠道变革专题(二):从中美人货场变迁,看我国渠道变革机遇》,通过对比中美商超发展历程,深度剖析我国食品饮料行业渠道变革的现状、关键驱动力及投资机会,为行业参与者提供重要参考。
中美商超发展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商超历经业态孵化、高速扩张、业态分化和互联网冲击四个完整阶段,通过长期市场锤炼形成差异化定位与自有品牌壁垒,2020年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18%,运营精细化且善于挖掘消费者需求。而中国商超发展时间短,跳过业态分化期直接进入互联网冲击期,当前正补全这一关键环节,面临同质化竞争、线上分流压力,2020年自有品牌占比仅4.3%,顾客运营能力较弱,多依赖促销和大品牌引流。
我国商超渠道已进入存量竞争的业态分化期,传统大卖场流量下滑,会员店、硬折扣店、区域精品超市及即时零售等新兴业态崛起。山姆会员店凭借“运营为王+客户至上+极致效率”战略脱颖而出,精准定位中产人群,通过窄SKU策略、自有品牌打造(占比超30%)、极致供应链和全渠道布局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沃尔玛中国收入达1588亿元。奥乐齐以硬折扣模式深耕社区,自有品牌占比超90%,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和即食热餐供应构建差异化。胖东来则以“以人为本”的极致服务形成独特竞争力,通过“员工-顾客”幸福闭环和透明化经营积累高用户粘性。即时零售作为新兴力量,以分钟级履约满足即时性需求,形成平台、前置仓、店仓一体三大主流模式,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渠道变革的核心逻辑是从“货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型,竞争焦点从价格与品类转向品牌认知与用户关系构建。具备自有品牌打造能力、精准选品能力和高效供应链的渠道将形成核心优势。这一变革为上游供应商带来结构性机遇:一方面,烘焙、熟食等定制化品类需求凸显,利好立高食品、宝立食品、千味央厨等具备定制研发能力的企业;另一方面,具备强研发能力的品类品牌公司能精准响应渠道需求,新乳业、西麦食品、有友食品、盐津铺子等有望借助渠道流量实现加速增长。
报告同时提示风险,消费力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及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总体而言,我国食品饮料渠道正经历效率提升与品牌认知构建的深度变革,顺应这一趋势、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持续享受行业变革红利,推动行业向更精细化、差异化的方向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