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酒企业应该好好感谢一下泸州老窖”。
这是一位河北酒企高管在与名酒观察交流时谈到的一个话题。
为何?
长期以来,在泸州老窖等品牌的引领下,浓香型白酒占据着这片近330亿元市场的主导地位,构筑起坚实的口感认知与渠道防线。
然而,一场由“汾酒”率领的清香型军团,正以迅猛的攻势,改写市场的竞争版图。
01
“清香天团”会战河北
数据显示,2024年汾酒在河北市场已实现约30亿元销售额,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系统化战略的成果:
“玻汾”为王,夯实大盘:大众价位段的“玻汾”系列,贡献了汾酒在河北销量的80%-90%。这款高性价比的“尖刀产品”,不仅为汾酒打开了庞大的消费基础,更承担了清香口感教育的先锋角色。
“青花”破局,拉升价值:在200-400元价格带,青花汾酒20表现突出,成功卡位次高端商务宴请市场。这标志着清香型在河北已实现从“流量产品”到“价值产品”的结构性跨越。
汾酒的强势,为整个清香品类打开了市场空间。宝丰、汾阳王、晋善晋美等品牌纷纷涌入河北,将其视为泛全国化的关键战场。而山西与河北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相近的饮食文化与口感偏好,为清香品类的渗透提供了土壤。
更深刻的根基在于,作为河北地产酒代表的衡水老白干,其“老白干香型”在技术范畴上本就归属于“大清香”品类。这意味着,河北消费者早已在无形中接受了数十年的清香口感培育。加之毗邻北京,牛栏山、红星等“二锅头”品类长期将河北作为重点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大清香”的消费基础。
至此,河北市场已形成“龙头引领、多品牌跟进、消费基础稳固” 的良性清香发展生态。
02
浓香阵营的“河北保卫战”:守城与应变
面对清香的猛烈攻势,以泸州老窖为首的浓香阵营正全力守卫其基本盘。
泸州老窖凭借超50亿元的市场规模,仍是河北市场的“第一品牌”。其中,38度低度国窖1573表现尤为关键,据经销商反馈,该单品在河北市场贡献约40亿规模,成为高端商务宴请的首选,展现了其深厚的渠道与品牌护城河。
然而,冲击波已传导至省内酒企。丛台酒、板城酒业、沙城老窖等本土浓香品牌,正面临消费者分流与增长压力的双重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出现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信号:浓香阵营的成员已开始为清香趋势布局。
例如,丛台酒业已在云南投产腾冲云台酒业,生产荷花清香型白酒。这一动向暗示,省内龙头正审时度势,为可能到来的品类格局之变预留后手。
03
河北清香起势背后
从“香型博弈”到“结构之争”
目前,河北白酒市场的香型格局已从“浓香独大”进入“多香型混战”的新阶段。浓香型仍以60%以上的份额占据主流,但清香型(含老白干、二锅头)占比已突破20%,且增势强劲。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仅仅是香型间的简单替代,而是围绕以下维度展开的更深层次较量:
价格带争夺:清香品牌能否在300元以上价位持续突破,直接关系到其利润空间与品牌高度。
消费场景渗透:清香酒在宴席、礼品及年轻消费群体中的接受度,将决定其增长天花板。
本土酒企的战略抉择:以衡水老白干,丛台酒为代表的河北酒企,如何借势“大清香”品类热潮,同时应对全国性品牌的挤压,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课题。
河北市场的变迁,是全国白酒行业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在汾酒的引领下,清香“群狼”已成功撕开防线。接下来的战役,将更加考验各品牌对市场结构的深刻理解、对渠道的精耕能力,以及进行长期品牌建设的战略耐心。这场“河北会战”的结局,必将深远影响整个白酒行业的竞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