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秋雨对粮市的扰动逐步消退,面粉企业面临“成本抬升、需求疲软、竞争升级”三重考验。进入10月下旬,因秋雨延误导致的经销商集中补库高峰基本结束,面粉市场购销节奏逐步放缓,订单量下滑,粉企开机率小幅回落。
面粉市场购销降温
价格整体保持平稳
近期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直接推高面粉生产的刚性成本,部分粉企为减亏而挺价,进一步限制订货量增长。头部粉企前期的高库存已得到有效消化,生产压力大幅缓解,开机率维持在70%~90%;中小粉企补库潮后缺乏有效提振,开机率维持在30%~50%之间。
截至10月22日,主产区面粉价格整体持稳,部分库存压力较大的粉企推出降价促销举措。前路粉:河南2820~3070元/吨,河北2810~3050元/吨,山东2830~3080元/吨,部分粉企促销价格较上周下调0.5~1元/袋(50斤装);中路粉:河南2800~2980元/吨,河北2780~2960元/吨,山东2810~3000元/吨,与上周基本一致,部分粉企50斤装面粉价格提高0.5元/袋;后路粉:河南2780~2910元/吨,河北2760~2890元/吨,山东2780~2920元/吨,小幅提高10~20元/吨。预计后期面粉价格将止涨趋稳,回归合理区间。
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麸皮价格承压下行
截至10月21日,主产区麸皮价格:河北1640~1700元/吨,较上周下降40~70元/吨;河南1700~1720元/吨,下降60~80元/吨;山东1660~1700元/吨,下降50~60元/吨。
据分析,麸皮价格承压下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前期新季玉米品质受损,部分饲料企业调整配方,增加小麦用量、减少麸皮用量,直接导致麸皮需求萎缩;另一方面,10月中旬面粉企业开机率提升,供增需减压制麸皮价格。
随着近日开机率下降,麸皮供应量缩减,下跌趋势减弱,面粉企业挺价意愿较强,部分地区出现趋稳反弹迹象。饲用通粉、次粉、麦胚等其他副产品因需求相对稳定,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养殖业存栏量仍处高位,对饲料消费的刚需依然存在,有望推动麸皮行情逐步止跌趋稳。
玉米将迎止跌转机
粉企利润有望改善
10月上中旬,新季玉米品质受损,部分饲料企业重新启用小麦作为替代原料,这一变化不仅支撑小麦价格,也进一步加剧了玉米的下行压力。不过,随着新季玉米晾晒、烘干工作逐步推进,水分和霉变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储存难度大幅降低,市场对玉米品质的担忧或缓解。
国家已对秋粮收储做出重大部署,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收储工作率先推进,价格已实现由跌转涨,华北地区大概率将接续这一趋势,后续玉米价格有望逐步止跌企稳。玉米行情回暖将减轻对粉企副产品行情的压制,为面粉企业利润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小麦价格高位企稳
三大变量主导后市
秋雨过后,小麦市场情绪逐步回归理性,贸易商捕捉当前高价窗口期,加快组织货源出库。与此同时,面粉企业延长收购时间,小麦上量速度明显加快,库存水平稳步回升,双重因素推动麦价呈现高位企稳迹象。
周末主产区部分粉企担忧后续粮源供应,再次上调小麦收购价。截至10月22日,河南小麦价格1.25~1.26元/斤,较上周上涨约0.005元/斤;河北小麦1.225~1.235元/斤,基本持平;山东小麦1.23~1.253元/斤,上涨0.003~0.005元/斤。其他主产省部分粉企麦价突破1.265元/斤关口。
当前面粉企业开机率小幅下滑,10月下旬终端消费难有进一步提振空间。在此背景下,若面粉销量维持当前水平,粉企将继续采取“按需采购”策略,对麦价形成相对稳定的支撑。若面粉消费进一步疲软,粉企采购小麦的积极性会有所降低,进而对小麦行情形成一定压制,这是短期影响小麦行情的主要变量。
综合来看,10月下旬及后续一段时期,三大核心变量将主导小麦行情走势。其一,市场供应格局。当前小麦市场流通量持续减少,政策性竞拍投放量以及贸易商售粮节奏将决定市场粮源的充裕程度。其二,区域价格分化。河南、安徽两省作为小麦主产区,托市收购量分别达854.6万吨、344.5万吨,加上其他经营主体的收储量,远超其他主产省,预计未来主产区价格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区域间价差有望逐步拉开,跨区流通的活跃度也将随之提升。其三,饲用替代需求。若后续玉米行情止跌企稳,农户出售意愿提高,饲料企业对小麦的替代需求将逐步减弱,麦价将失去重要支撑;若玉米价格继续下行,农户惜售心理加重,饲用玉米上量不足,小麦的饲用替代需求仍将发挥支撑作用。
市场博弈或将持续
行情逐步回归理性
短期来看,预计10月下旬及后续一段时期将进入“小麦易涨难跌、面粉需求疲软、供应格局分化”的阶段。“麦强粉弱、供强需弱”的格局暂难打破,麦价震荡上行的概率正在提升。长期来看,麦市行情将逐步回归理性。面粉缺乏有效提振,消费需求将保持常态,通过价格竞争抢夺市场份额的态势仍将持续。副产品在刚需支撑下,价格以稳为主,大幅下行的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