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产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新建商品房还是二手房,销售均显疲态。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推进,使得房产销售举步维艰。
新房市场销量锐减,房企承压明显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今年1月至3月,全国百强房企的销售额平均值为162.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了47.2%。克而瑞的统计也显示,一季度有超过八成的百强房企业绩同比下降,其中近四成企业的降幅甚至超过了50%。这种普遍性的业绩下滑,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巨大压力。
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市场“无人接盘”
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同样呈现出“量升价跌”的尴尬局面。今年1月至4月,炒房客掀起了一轮新的抛售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11个中心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超过了10万套,其中包括杭州(超过17万套)、重庆(超过16万套)、天津(15.2万套)、成都(14.8万套)、沈阳(13.5万套)、武汉(12.6万套)、南京和苏州(均超过11万套),以及西安、广州和哈尔滨(均超过10万套)。然而,尽管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房源,却鲜有买家愿意“接盘”,市场活跃度明显不足。
房地产拐点已现,房价回归居住属性
面对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的双重困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经到来。未来,房价将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并逐步回归其作为居住属性的本质。当前,高企的房价或许不再是最大的困扰,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的挑战。
四大新麻烦亟待解决
首先,房产变现难度加大。这主要归因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自去年一季度以来,国内平均房价从每平方米1.1万元跌至9500元,跌幅超过15%。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房价下跌导致购房者普遍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经历了20多年的房价上涨,大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早已置业。国内居民家庭拥有房产的比例已非常高,96%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套房产,41.5%的家庭更是拥有两套及以上。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新增刚需群体有限,市场需求萎缩。
其次,“弃房断供”现象增多。阿里平台的数据显示,法拍房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2017年,全国法拍房数量仅为9000套,到2021年已激增至168万套,短短四年时间增长了180倍。今年以来,各行各业的不景气以及疫情的影响导致部分企业裁员降薪,失业或生意失败的风险增加。可以预见,2022年“弃房断供”的情况将比往年更加严峻。而“断供潮”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可能比过去高房价问题更为显著。
第三,新建商品房质量问题凸显。近年来,部分开发商在“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和销售不畅的双重压力下,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困境。为了压缩成本,一些开发商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方式建造房屋,导致房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第四,老业主集体维权事件或将增多。去年11月,天津某小区业主曾因开发商大幅降价而集体维权。该小区业主在5月份以每平方米2万元的价格购房,不到半年时间,开发商将房价降至1.35万元,降幅高达32.5%。随着未来开发商频繁采取降价促销手段,老业主因价格落差而引发的维权行为预计将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房子不好卖”的共同困境。房价整体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逐步回归理性。其中,房产变现难度的加大以及“弃房断供”现象的增加,将成为比高房价更棘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