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天,娃哈哈上演了一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牌变脸”。
宗馥莉刚在9月辞去集团职务,推出“娃小宗”新品牌,转眼又在10月底收回成命,宏胜系销售各分公司接到通知,2026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娃小宗”品牌暂时“退场”。
一位娃哈哈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宗馥莉也已回到娃哈哈上班,但因此前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她现在是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的身份行事。
这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品牌风波,不仅让外界看得云里雾里,更暴露了娃哈哈这家老牌企业内部的深层困境。
平心而论,宗馥莉试图推动变革的初衷不难理解。自接手以来,她面临着业绩增长乏力、品牌老化等一系列挑战。但问题在于,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周详的考量和稳妥的推进。
商标问题始终是悬在娃哈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为娃哈哈集团的核心资产,“娃哈哈”商标由国资、宗馥莉和职工持股会三方共同持有。今年2月,宗馥莉曾试图将商标转移至其控股企业,但因涉及“利益输送”嫌疑而被国资方叫停。这一插曲已经预示了后来品牌之争的复杂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经销商的集体反应。据媒体报道,全国超过95%的核心经销商对“娃小宗”持观望态度,仅有不到5%的经销商愿意接手新品牌。一位河北经销商的感慨很能说明问题:“AD 钙奶靠‘娃哈哈’三个字就能走货,换‘娃小宗’要重新铺渠道、做推广,风险全压在我们身上。”这番话道出了市场的现实——品牌价值需要时间的沉淀,不是简单换个招牌就能解决的。
回顾宗馥莉掌舵期间的改革路径,其急切心态可见一斑。大幅裁撤经销商、强硬推行人事调整、将员工合同转签至宏胜系……这一系列激进举措虽然意在破旧立新,却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矛盾。数据显示,娃哈哈AD钙奶2025年上半年在华东市场的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纯净水市场份额下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渠道动荡带来的负面影响。
眼下,宗馥莉重新启用“娃哈哈”品牌,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总算是一个理性的回归。不过,失去的时间与信誉已经难以弥补。在高度竞争的饮料市场,娃哈哈再也经不起这样的反复折腾了。
老品牌的转型之路从来都不好走。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既保持品牌的精髓,又注入新的活力,这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经过这番折腾,娃哈哈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对企业有利的长期发展了。
毕竟品牌创立不易,损毁只在朝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