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上,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决定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起因是一则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投放的广告,这则广告使用了里根总统1987年批评关税的讲话片段。特朗普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是“欺诈性使用”里根的讲话,并且里根基金会也出来指责广告曲解了原话。
然而,安大略省省长福特并不认同特朗普的看法,他坚称广告中的内容是“未经编辑的公开讲话摘录”。这则广告的制作成本高达7500万美元,投放在美国多个主流媒体平台,里根在广告中的话语直截了当:“关税看似短期内有利爱国,但从长远来看,会伤害美国的工人和消费者。”这句话显然触碰了特朗普的痛点,因为他当前的关税政策正面临美国最高法院的严格审查。
今年8月底,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票数裁定,特朗普依赖《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的做法超出了总统的职权。法院给予了一个缓冲期,允许关税政策暂时继续执行至10月14日,以便特朗普政府能够向最高法院上诉。最高法院已经安排在11月5日进行口头辩论,特朗普自己也称这场诉讼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他认为如果输掉官司,美国将陷入“被削弱、金融混乱”的困境。
到8月24日,美国企业已经为这些被裁定非法的关税支付了超过2100亿美元。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维持上诉法院的判决,美国财政部可能需要退还约一半的已征关税。这也是安大略省广告让特朗普如此焦虑的原因,广告的投放时机恰好在最高法院开庭前,这无疑在美国舆论场上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形成了巨大压力。
加拿大方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未示弱。今年7月10日,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此,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采取了务实的应对方式:一方面继续进行谈判,另一方面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企业。10月15日,加拿大发布了一份政府文件,宣布对部分从美国和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实施关税减免。这一举措并非软弱无力,而是帮助加拿大企业应对双向贸易战的压力。与此同时,加拿大政府还在积极与美国对口官员会谈,寻求减免对加拿大农产品的关税。
在对美政策上,加拿大始终坚持立场。10月7日,特鲁多访问华盛顿与特朗普会面时,特朗普当着媒体面开玩笑说“加拿大和美国合并”,特鲁多当场回应道:“我没想那么多。”这场会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福特投放的广告实际上是加拿大对特朗普的反击战略之一。福特表示,他是里根的忠实粉丝,计划在美国每个共和党选区反复播放这一信息,意图通过这场舆论战告诉美国选民:你们敬仰的里根总统也曾反对关税。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中有6位是保守派,其中3位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提名的。因此,特朗普在法院的胜算看起来不小。然而,历史上也曾有先例:1998年,最高法院废除了里根政府1986年开始征收的港口维护税,导致美国政府欠企业超过10亿美元,后来都退了款。如果这次判决特朗普关税违法,退款的金额可能会超过千亿美元。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判决将决定美国总统在贸易问题上的权力范围。如果法院判定总统无权单方面征收关税,那么特朗普的整个关税政策将会崩塌。到时,特朗普可能会面临成为“跛脚鸭”总统的局面,行政权力将大大受限,他只能在其他领域寻找突破口。
表面上看,特朗普似乎是在为一则广告生气,但实际上,他担心的是这则广告会影响最高法院的判决,或至少会削弱美国民众对关税政策的支持。美国与加拿大的年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两国经济深度绑定。特朗普虽然宣布终止谈判,但现实中两国的经济关系并非能够轻易割裂。加拿大对此心知肚明,一方面应对当前的关税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广告战和舆论战给特朗普施加压力。
特朗普甚至表示,他可能亲自去最高法院旁听这一案件。一个在任总统去法院旁听案件,足以看出他对这一判决的高度关注。随着11月5日开庭日期的临近,这场关于关税的法律战、贸易战和舆论战,将会继续激烈展开。
国际贸易从来不是单边博弈,各方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加拿大通过广告发声,特朗普则通过推文进行反击,最终的裁决将依赖法律与经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