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在全球争夺稀土资源的动作愈加频繁,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特朗普一直未放弃与其他国家合作,近期他与澳大利亚签订了一项金额高达十亿美元的协议,并且计划与哈萨克斯坦签署钨矿项目合作。这一举动显然是要公开与中国争夺矿产资源。美国白宫还给出指示,若美国企业在竞标过程中资金短缺,政府将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显而易见,特朗普此举是为了在未来的稀土市场中占得先机,先控制最基础的稀土矿资源,并进一步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扩展产业链。这一策略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全球稀土竞争中战胜中国。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特朗普是否能如愿以偿?
特朗普的举动并非首次,事实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对中国发起稀土方面的攻击。白宫也已经对外发布声明,表示美国将在稀土领域迎来转机。《孙子兵法》有云:“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如果特朗普真的有制裁中国的有力手段,他应当保持沉默,悄然积蓄力量,待时而动,发起致命一击。事实上,当没有足够的制裁手段时,特朗普才会大肆宣扬,并释放烟雾弹,通过言辞上的震慑给对手施压。
他说:“一年后,美国的稀土会多到用不完!”如果他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显然不需要对中国保持如此“客气”的态度,也不必在一边叫嚣着希望继续谈判。实际上,稀土的提炼与加工并非简单的“采矿”过程。每种稀土矿石都有其特定的冶炼和提纯工艺,这些工艺大部分仍依赖中国的技术支持。即便美国与澳大利亚签订了合作协议,掌握了更多的稀土矿源,最终的提炼过程仍然需要依赖中国的技术。
换句话说,特朗普的策略虽然涉及到将更多的矿产资源收集在美国手中,但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中国手里。因此,美国的“加入”不过是为全球稀土资源链增加了一个环节,并未从根本上形成对中国的反制。对此,我国网友曾戏称特朗普为“TACO”,意思是当他发布强硬言论时,股市往往会应声暴跌,投资者趁低买入,短短几天后特朗普便会认输,市场反弹。
实际上,特朗普的言辞和行动模式一成不变,国内投资者早已习惯性地应对他的“强硬话语”,并通过这些言论赚取利润。因此,对于特朗普的“狠话”,中国并未太过在意。毕竟,中国花费多年时间建立的稀土产业链,岂是美国能在短短几年内轻易复制的?这一产业链不仅涉及庞大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更需要数十年的积淀。
从某种角度看,特朗普在全球争夺稀土资源的举措,更多的是为了制造恐慌,试图逼迫中国在谈判中做出让步,而非真有能力与中国抗衡。可以说,特朗普已经没有太多的新招数可使,我们只需保持冷静,不为其所动,看看他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