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3日的欧盟秋季峰会上,冯德莱恩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目标是像中国在光伏市场上取得的成功一样,掌控全球市场。然而,这一宏大的计划却遇到美国的强力阻击。特朗普坚决反对欧洲的绿色能源发展,认为中国才是主导节能减排产业的全球领袖。特朗普政府甚至推翻了拜登时代支持绿色产业的相关政策。
特朗普的核心立场很明确:能源市场,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市场,才是美国政府最熟悉的赚钱方式。美国尤其偏好石油,因为石油开采和销售的过程直接且高效,不像新能源需要大量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在特朗普的任期内,这样的战略性资源才是他要关注的重点。
面对这种情况,欧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荷兰政府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制裁,立刻引起中国的反制措施,限制了安世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安世的半导体产品广泛应用于欧洲的汽车产业,像奔驰、宝马和大众等知名品牌都在使用。若欧盟继续压制安世,就意味着德国等汽车制造大国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导致产业停产。
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开始着手推动绿色联盟,试图以新能源产业摆脱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然而,美国的反对让这一计划陷入困境。美国与卡塔尔联合发函给欧盟,表示不满欧洲的环保法规,认为这会打击其液化天然气产业。此举显然是美国维护自身能源利益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俄乌战争使得欧洲的能源供应变得更加紧张。欧盟原计划在2027年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但随着战争进程的拖延,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愈加冷淡。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欧盟不得不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以期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然而,欧盟的绿色能源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在太阳能、电池和水电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已经使其在这些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的早期布局使其在新能源领域处于近乎垄断的位置,欧盟显然希望能抢占这一新兴产业的份额,但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时,欧盟为争夺新能源市场,不惜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一些企业进行制裁,甚至将一些石油炼油厂列入黑名单。欧盟显然希望借此行动对抗中国,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在全球能源和新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远非欧盟能够轻易撼动的。
总的来看,欧盟当前正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巨大压力。由于缺乏足够的能源供应保障,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日渐下滑。为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占据一席之地,欧盟不得不在经济、能源和政治多个方面同时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