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云酒头条)
一场厂家控价与百亿补贴的较量上演,背后彰显酒类定价权之争,将对酒类流通产生深刻影响。
名酒频发《告消费者通知书》,公布非授权店铺名单和正规销售渠道,治理假冒伪劣乱象确实很有必要,背后更彰显出名酒牢牢把握价格的重要性。
文|朱浪
名酒作为优质资产,具备高价格、高毛利的重要特点,这是很多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
上市公司年报显示,2024年飞天茅台出厂价1169元/瓶左右,毛利率长期保持90%以上;五粮液普五(第八代)出厂价1019元/瓶,主品牌整体毛利率87.02%,酒类综合毛利率82.21%;泸州老窖国窖1573出厂价980元/瓶,中高档酒类整体毛利率91.85%,酒类整体毛利率87.54%。
无疑,高价格支撑起高毛利,定价权是名酒的命脉。
“双十一”临近,各大电商平台加紧备战,通过“百亿补贴”推出平价甚至超低价酒成为“标配”。各大酒企也积极应对,贵州茅台、五粮液、习酒、国台等名酒纷纷发《致消费者通知书》等,公布非授权店铺名单和正规销售渠道,应对“双十一”期间可能出现的价格乱象和假冒产品问题。
一场厂家控价与百亿补贴的较量上演,背后彰显酒类定价权之争,将对酒类流通产生深刻影响。
电商低价重新洗牌
定价权至关重要
电商崛起前,名酒价格基本由厂家决定。尽管存在流通批发市场窜货现象,但C端消费者并不了解,厂家—经销商—零售商每个环节都有利润,名酒能够维持高价格、高毛利价盘体系。
2020年后,几大电商平台崛起,特别是“百亿补贴”推出,游戏规则生变。
电商运营的底层逻辑是低价,由于平台可以低成本链接C端,电商低价能够短期内做大流量(GMV),获得资本支持,电商可承担亏损在资本市场套利。历经“出行大战”“千团大战”“外卖大战”,电商凭借补贴和低价,已对多个行业实现洗牌。
因此,电商试图用低价改变酒类流通是必然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低价和补贴能带来实惠,但对于酒企和酒商,电商几近常态化的“百亿补贴”,已严重冲击传统价盘体系,威胁酒企的定价权。加之过度内卷后假冒伪劣产品出现,酒类流通或面临新拐点。
在此背景下,名酒频发《告消费者通知书》,公布非授权店铺名单和正规销售渠道,治理假冒伪劣乱象很有必要。背后更彰显出名酒牢牢把握价格的重要性,只要定价权不受影响,价盘体系稳定,名酒高价格、高毛利优质资产的属性就不会改变。
坚持价格标杆、推出差异化产品
精细化运营提升毛利
“双十一”名酒频发《告消费者通知书》,但从长周期看,中国白酒价格逐渐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从品牌溢价看,名酒的品牌溢价相对较高,伴随政务、商务消费场景减少,高端酒“越贵越有面子”的定价逻辑开始生变。
从消费人群看,伴随“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其对酒品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威士忌、精酿啤酒等逐渐走上餐桌,高端白酒占比下降。
从库存压力看,中国白酒经历一轮长周期的产能提升和价格上涨后,酒企和社会库存压力较大。
一方面,高端品牌酒承压;另一方面,电商平台挟“百亿补贴”觊觎定价。名酒应如何应对?
坚持价格标杆。茅台飞天、五粮液普五(第八代)、国窖1573,上述品牌都是名家战略大单品,也是高端标杆产品,其价格走势是行业旗帜,必须保持稳定。
推出差异化产品。名酒大单品天然引流,容易成为各大平台引流产品。名酒企业应积极开发差异化系列产品,或与平台沟通推出电商版专销产品,满足线上需求。
精细化运营。由于价格和毛利较高,相比IT、汽车、电器等行业,白酒行业运营较为粗放。伴随价格中枢可能调整,酒企和酒商都要强化精细运营,真正做到内部挖潜提升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