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以“绿电+产业基础”破解铝加工产业痛点,降低企业成本,成为产业转移优选地,助力内蒙古打造全国绿色铝产业基地。
内蒙古北方铝业有限公司冷轧车间(王森然 摄)
在霍林郭勒市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家铝箔加工企业生产车间一派繁忙,700摄氏度的熔融铝液注入双辊铸轧机,经过快速冷却与轧制一体化处理形成铝箔坯料,再通过冷轧机多道次轧制,最终变成厚度仅0.012毫米的装饰铝箔卷。“自今年1月投产以来,已生产铝箔产品4万余吨,产品以装饰铝箔为主,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装饰领域,远销东北、浙江、广东及国外等地,且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日产能达200吨。目前,公司年加工各类铝材能力达10万吨。”内蒙古北方铝业有限公司行政部长王珏说。
企业总部位于广东肇庆,受原料、电力、土地等成本影响,选择向能源与原材料聚集的霍林郭勒转移产能,既能延伸产业链、控制上游成本,又依托当地产业基础降低综合成本。为进一步扩能,企业正推进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二期将建设4条铝箔生产线和6条涂层生产线,三期规划8条铸轧生产线。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将达20万吨,丰富铝箔产品种类。
霍林郭勒市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原铝产能达270万吨,占全国6.5%、内蒙古45%,原铝就地转化率94%,产品超120种。同时,当地风光资源得天独厚,新能源项目获批指标超500万千瓦。当地创新推出“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模式,通过风电、光伏、火电与储能的协同调度,平抑了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为企业稳定生产提供支撑,显著降低用电成本。
“采用的是构网型储能,可以进一步地保障我网内的调频调峰,我们增量配电网正在为网内的46家工业企业进行供电,2025年我们计划的供电量是10亿度,新能源的绿电占比准备突破50%以上。”霍林郭勒市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贺明说。
此外,霍林郭勒市严守生态底线,设定能耗、环保双准入标准。2024年实施39项工业技改项目,减排二氧化碳340万吨,实现产业、能源与生态协同发展。
“积极推行排土场修复治理,加快电解铝厂配套废气回收、水循环系统改造,进一步加强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的利用率。用能源革命提供绿色动力,靠生态保护守住底线,让我们的发展既有质量又可持续。”霍林郭勒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经济运行科科长曹献超说。(来源: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