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光阴荏苒,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拉开序幕,至2021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房价扶摇直上,犹如脱缰野马。彼时,寻常百姓家尚可凭借多年积蓄购入一套两室一厅,安居乐业。然而,房价如火箭般蹿升,好景不长,当初的存款便只够购置一间局促的一室一厅。再往后,房价更是水涨船高,令人望而却步,微薄的积蓄仅够支付首付,购房梦变得遥不可及。不少人因此忧心忡忡,唯恐今日不买,明日更难企及。
时光荏苒,步入2024年,国内金融市场呈现出两幅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救市政策频频出台,利好消息接踵而至。银行纷纷下调房贷利率,最低甚至触及3.6%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旨在降低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助力更多人实现安家置业的梦想。
另一方面,存款利率却一路走低,令人唏嘘。三年期存款利率已跌破3%大关,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跌至2%以下。银行存款利率正处于历史低位,且未来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储户的理财选择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楼市与金融市场的双重变局,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今明两年,究竟是“买房”还是“存钱”?对此,网络上众说纷纭,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严重打击了储户的积极性。而眼下正是各项鼓励购房政策密集出台的黄金时期,抓住机遇,果断买房才是明智之举。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巨大,迟早要回归居住属性的本质。现在最重要的是捂紧钱袋子,努力存钱,待房价下跌至合理区间,再择机入市也不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您是刚需家庭,购房是为了满足自住需求,例如落户、结婚、子女教育等,那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不妨抓住当前政策利好,挑选一套心仪的房产,筑建温暖的家。然而,若您是出于投资目的购房,那么我们建议您选择“存钱”,而非“买房”。五年后,一切将会更加明朗。
首先,国内房价仍然存在泡沫。经历了过去二十余年的持续上涨,我国各地房价都积累了不同程度的泡沫。通常而言,二三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高达25,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不吃不喝25年才能买上一套房。而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更是超过40,普通家庭需要不吃不喝40年以上才能实现购房梦想。显而易见,过高的房价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国内高房价大概率会被挤去泡沫,逐步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因此,今明两年购房,未来五年很可能面临房产市值大幅缩水的风险。而将钱存入银行,至少可以保证本金和利息的安全。
其次,房价走势将由供求关系决定。当前,国内房屋供应已经相对过剩,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转变。去年,我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有6亿栋房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指的是6亿栋房屋,而非6亿套房。假设每栋房屋居住10人,理论上可以容纳60亿人居住。当然,这“6亿栋”房屋也包括了自建房、学校、厂房等各类建筑。
即便如此,国内房屋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旦国内投资炒房需求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局面,转变为买方市场。在房屋供应过剩的大背景下,指望未来房价继续上涨,恐怕并不现实。
最后,“老龄化,少子化”的社会趋势已经到来。当前,国内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底,国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2.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大多数老年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产,未来购房需求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年轻人的结婚人数持续下降,这意味着未来购买婚房的需求也将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