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林
摘要: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有关20世纪绘画大师绘画青城山的介绍和宣传较多,不过,从专题的角度来研究20世纪究竟有哪些绘画大师画过哪些有影响的青城山水的文章,目前几近空白。本文以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陆俨少、关山月、何海霞等六位绘画大师描绘青城山水的作品为例,对其作品情况、作品影响、创作年代、创作背景、题跋、拍卖价格等等,进行初步梳理与考证。通过研究可知,这些青城山水的作品,不仅是青城山的宝藏,也是中国美术的财富。
关键词:20世纪 绘画大师 青城山水 作品
位于四川成都都江堰西南的青城山,与都江堰一道,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双遗产,中国道教发祥地,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并称的青城之幽,是四川盆地最令人向往的自然杰作。青城之幽,由其独特的植被和地形构成,封闭、半封闭的地形环境,四面诸峰环绕,状若城廓,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亭阁、小径皆掩映于繁茂苍翠、遮天蔽日的林木之中,故成其”幽”。最早以“幽”字形容青城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丈人山》:“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单梯近幽意。”1933年,“北齐南黄”的黄宾虹绘《青城坐雨图》,是其晚年变法最有标志性的作品,成就了黄宾虹成为中国近代山水画一代宗师,其诗“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在现当代艺术界脍炙人口。1962年,“东方毕加索”张大千在异域巴西创作《青城山通景屏》,奠定了其泼墨画画开展之基础,具有开创发展泼墨山水的里程碑式的标志意义。青城山不仅是世界遗产胜地,更是无数中国画家们的写生圣地。在蜀地,一个没去青城山写过生的四川画家,肯定不好意思自称自己是画家的。
本文的20世纪,指1900年至1999年这一时间段,不包括古代。
本文的大师指绘画大师,绘画大师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得到美术界公认,但由于“公认”两字容易众说纷纭,故又设定的第二个标准,即他们的绘画作品在拍卖市场拍卖最高价格不低于3000万元,第三个标准是他们来过青城山、画过青城山,并且还有描绘青城山的传世作品。
根据研究,在20世纪绘画大师中,虽然来过青城山的绘画大师很多,如李可染、董寿平等等,四川本地的画家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只有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陆俨少、关山月、何海霞等六位大师同时符合这三个标准(详情见下文)。
本文主要梳理这六位绘画大师与四川、与青城山的关系,考证他们在青城山期间或四川期间或离川之后绘画了哪些以青城山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创作于哪个年代、叫什么名字、内容是什么(由于篇幅限制,仅有部分)、有什么影响?今天收藏于何处?如果拍卖,拍卖价格多少?(按:由于拍卖规则,藏家不详),等等。
依据出生年代排序,兹对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陆俨少、关山月、何海霞等六人及他们绘制的青城山题材作品情况,分述如下。
由于篇幅限制,每位大师最多仅介绍三幅作品。
一、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年)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艺术教育家 ,与齐白石合称“北齐南黄”。曾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黄宾虹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其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在遵循“内美静中参”的绘画思想上,黄宾虹坚持变法创造出了“五笔七墨法”,以及“浑厚华滋”的艺术思想,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画的一代新风。由于黄宾虹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是中国近代山水画一代宗师。
黄宾虹是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近代画家之一,他1955年完全凭借记忆完成的绝笔巨制《黄山汤口》,画中展现了“五笔七墨”技法,在2017年 中国嘉德春拍中以3.45亿元成交,是黄宾虹作品拍卖的最高价。
黄宾虹与四川的关系是,1932年9月15日,黄宾虹受四川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四川艺专)之聘赴成都讲学,于上海十六铺大通码头登上永年轮,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蜀游之旅。这段时间不长的蜀游经历,恰恰发生在70变法的关键时刻,影响深远。巴蜀山川之助,开启了黄宾虹的大智慧,于法于理,大彻大悟。
在四川的写生是黄宾虹用时最多、画稿也最多的时期。这段时期的创作是黄宾虹由“白宾虹”转变到“黑宾虹”的重要轨迹。
图一 黄宾虹1933作《青城坐雨图》立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1、《青城坐雨图》
《青城坐雨图》(图一),纸本设色,立轴,纵86.5、横44.4厘米。题识:青城山中坐雨,林峦杳霭,得图而归。宾虹。钤印:黄宾虹、冰上鸿飞馆。浙江省博物馆藏。
该画记录了黄宾虹冒雨观察山水的经历,融合实地写生与传统笔墨技。此图几乎纯然写生,与其它水墨恣肆的“雨山图”相比,着墨并不多,运用“雨淋墙头”技法,以花青融入淡墨渲染雨雾水气,干润交替的笔触呈现山石肌理,又借鉴五代董源及宋代米氏父子雨景画法,以简练笔墨捕捉雨中山水虚实气象,气息清新似能溢出画面,成为黄宾虹探索自然理法与艺术表现结合的实践例证。
关于这幅《青城坐雨图》的创作背景,著名美术史家王伯敏于《黑墨团中天地宽——论黄宾虹晚年的变法》一文中这样描述:“1932年冬天,六十七岁的黄宾虹冒寒入蜀。第二年的一个早春日子,他独自去青城,不意途中遇雨,他却毫不犹豫,照样前进,而且在大雨傍沱中,索性坐下来从容地欣赏。这时,风声、雨声、水声、松声交作,他一边注视对山的千尺流泉,一边得意地吟出了‘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当时他全身被雨淋透,把带去的速写本也淋湿了。他全不在意,只觉得名山的奇妙雨景似乎专门供他自己来欣赏。他陶醉在这样的大自然中,感到无比地畅快。”王伯敏的文字虽然有些想象的成份,但却说出了真谛。
该画是黄宾虹晚年变法最有标志性的作品,也是“入蜀方知画意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不是之一。
黄宾虹吟唱的“入蜀方知画意浓”今天被广泛引用,成为常常引用来描述巴蜀山水(包括峨眉山、长江三峡等)对中国艺术家创作影响的经典表述。
图二 黄宾虹1952年作《青城山掷笔峰》(立轴) 北京保利拍卖
2、《青城山掷笔峰》
《青城山掷笔峰》(图二),设色纸本,立轴,纵88、横37厘米。题识:青城山掷笔峰下,阴翳沉浑,如北宋人画千百遍而成,法备气至洵为国学正轨,日课余间,兹一写之,壬辰八十九叟宾虹重题。钤印:黄宾虹、冰山飞鸿馆。
著录:《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第196—197页,。
此幅作于1952年的杭州,是年画家已然89岁高龄,且患白内障,视力逐渐减退,但画家仍不辍绘画,借放大镜进行创作。由于受到目疾的影响,黄宾虹之绘画亦不似早年精细,而是出现一种粗放、旷达的风格,这种“黑、密、厚、重”之风便是黄宾虹晚年最具代表性和个人特色的画风,从此图中可见一斑。
从题识中可知,此图描绘青城山之景。青城山掷笔峰有一道裂槽,从岩顶直至山足,两岩断裂,下临深谷,谷中景色奇险。此图便是以“阴翳沉浑”作为基调,画面初看黑墨团团,混沌一片,实则章法颇为讲究,体现了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山势的巍峨,峭壁的奇崛,山谷的幽深,林木的蓊郁,以及庙宇、栈道、吊桥等的刻画,诸物象并不以明确的笔法写出,而是在随意中带有秩序性。画面抛弃了深远空间的营造,却更加具有整体性。该画是黄宾虹凭记忆以水墨技法展现青城山自然景观掷笔峰。
黄宾虹对此青城山掷笔峰情有独钟,曾有其他三帧同一主题的画作,角度和画法各有差异。如曾题曰:“青城掷笔峰,幽遽清旷,紫翠错落。烟雾中锦绣天成,洵奇境也。”(黄宾虹1946年作《青城掷笔峰》镜心,《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第208页)“青城山中掷笔峰下,苍紫五色,不可拟议。”(黄宾虹1952年作《掷笔峰》立轴,中贸圣佳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此图则称“阴翳沉浑,如北宋人画千百遍而成”。
在北京保利2012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该画(也称《青城山掷笔峰一角》),估价人民币400—500万元,成交价805万元。
图三 黄宾虹1952年作《青城第一峰》立轴 中国嘉德拍卖
3、《青城第一峰》
《青城第一峰》(图三),水墨纸本,立轴,纵89、横32.3厘米。题识:青城第一峰。宾虹纪游。壬辰(1952年)年八十九重题。钤 印:冰上鸿飞馆。
出版:《近代中国水墨画精选》,台北文物艺术品收藏协会,1993年,第79页。
此画绘于1952年,黄宾虹在杭州凭其早年游历青城回忆而作。这一年黄宾虹画迹有:《黄山风景》《黄山松谷白龙潭》《设色长卷》《殊音阁摹印图》《湖山欲雨图》《山水》《黄山鸣弦泉》《湖舍晴初》《拟色安吴》。3年后的1955年,黄宾虹去世,享年92岁。
在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书画(下)拍卖专场,《青城第一峰》估价人民币300—500万,成交价345万元。
除了以上三幅,黄宾虹有关青城山的作品还有:《青城洞天》(南京经典2023夏季精品拍卖会,成交价80万元),《青城纪游图》(北京保利2009秋季拍卖会,成交价69.44万元),《青城春色》(北京匡时2010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69.4万元),等。
二、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桥镇人。中国著名画家,艺术巨匠,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活动家。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是将西方现实主义绘画观念和方法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也是影响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人物之一。由于他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美术教育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徐悲鸿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徐悲鸿是作品拍卖价格最高近代画家之一,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一直有着优异的表现,屡创高价,其《九州无事乐耕耘》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曾拍出2.668亿天价。还有在数年前接连打破中国画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引起国际关注与报道的《愚公移山》《奴隶与狮》《放下你的鞭子》等。据不完全统计,徐悲鸿一生创作的作品目前存世的约有2000件,其中大部分(尤其精品力作)都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等官方机构,民间收藏流通的作品数量并不算多。
徐悲鸿与青城山的关系是,在1943年7月,徐悲鸿带领中国美术学院的全体研究员,一起来到青城山写生。当时正是酷暑时节,青城山无边的林木、淙淙的山泉和森严的道观,给了他和弟子们巨大的创作灵感,他暂居的天师洞更是成了他们写生作画的好地方。《紫气东来》《云中君》《孔子讲学》等国画与《大银杏树》《青城道中》等油画都是徐悲鸿当年在这里留下的墨宝。
徐悲鸿一生中仅有两幅青城山题材的绘画作品,一是《银杏树》,二是《青城道中》。
图四 徐悲鸿1943年作《银杏树》(油画)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
《银杏树》(即青城山天师洞银杏树,也名《大银杏树》《天师洞银杏》或《天师银杏》,图四),布面油彩(油画布本),纵101、横88厘米。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该画描绘了一株巨大而茂密的银杏树,还有古老的院墙,左下角银杏树下很小的角落中,穿着一件紫红旗袍的女子正坐在一把四川竹椅子里聚精会神地读书。作品以银杏树为主体,通过银杏树的庞大和院墙的古朴与人物的小巧形成对比,对比出了树的巨大茂盛、遮天蔽日;而快要冲出画面的巨大树冠,则渲染了清凉静谧的氛围。银杏树刻画得相当深入,画面大师采用了“点”的技法,特别是在银杏树叶褶皱纹理的表现上“点”用笔方法体现得十分突出,大大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效果。该画是徐悲鸿晚期风景油画的代表作。画中的红衣女子是徐悲鸿当时的恋人、后来成为妻子的廖静文。
在青城山写生期间,徐悲鸿在青城山天师洞小住,院中这棵古银杏树是传为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亲手植下。古树久经天地日月精华,越长越大,道教文化也慢慢由成都平原走向全国。古银杏树直插云天,虬枝四散,极具美学形态,于是,徐悲鸿画下了这幅千古留名的有关青城山的油画。
据都江堰人民政府网站介绍,在青城山,徐先生独居天师洞“小住为佳”客房,画室分别设在西客堂前的朝晖楼和“别一洞天”大客厅,徐悲鸿在这里先后画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且将《国殇》及《山鬼》两幅画成大幅国画。《国殇》是诗人歌颂那些为国牺牲的战士,《山鬼》则是诗人借一位美丽的山神怀念一位公子,象征诗人怀念故国的心情。徐悲鸿还曾去庙后的朝阳洞、上清宫写生。离开青城山时,徐悲鸿画了七幅画,分送七位道士,并题名留念(今作品不知在何处)。
关于徐悲鸿的另一幅画《青城道中》,笔者没有查到相关信息。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大银杏树》和《青城道中》的徐悲鸿的两画现在均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但它们在馆藏目录中的名称分别是《银杏树》和《青城山》(《青城山》只有目录,没有图片,也没有相关信息,此画可能就是《青城道中》一画)。笔者认为,如果可能,今后使用该两画画名,应该以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藏画名为准,以便混淆。
目前,似乎徐悲鸿青城作品传世之作仅有这两幅,遗憾的是,其中的《青城道中》至今情况不明。
三、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四川当代三大文化名人”之一(郭沫若、张大千、巴金),及“中国当代十大艺术大师”之一。在国际上,张大千则被称为“东方之笔”“东方毕加索”“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当今世界最富盛誉的中国画大师”,是20世纪中国颇具传奇色彩的“艺苑宗师 ”,是罕见的、全方位发展的美术天才,也是一位独特的爱国者。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艺术,在全世界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张大千是作品拍卖价格最高近代画家之一,在某个年代,甚至是价格最高的画家,无人出其左右,试举一例:在香港2022春拍书画板块,苏富比、佳士得、华艺国际、邦瀚斯四家拍卖行书画板块共取得10.23亿港元成交,其中张大千作品获得5.32亿港元的总成交,远超其他9位艺术家包括林风眠、吴冠中、齐白石、文征明等作品成交之总和。在张大千成交作品中,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3.7亿港元的超高价成交。即使有经济不佳的2024年,其价格也不衰,如苏富比2024年香港春拍,张大千三幅力作,囊括血战古人的青绿山水、敦煌临摹的佛教肖像、晚年工笔仕女,分别出自刘汉堃家族、“乐山堂”蔡一鸣、张葆萝(大千儿子)家族雅蓄,先后于三个专场领衔上阵并悉数售出,共斩获逾1.26亿港币。其中,敦煌临摹的《朱衣大士》以1600万港币起拍,最终以估价三倍的6500万港币落槌,含佣金7757万港币成交。
作为四川人,成名之后的张大千其实在四川时间并不是很长,除了青少年时期,他在四川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38年到1948年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除了去甘肃敦煌、重庆、上海等地开展绘画活动、展览等之外,他长期居住于成都,期间,在青城山寓居三年多,青城山的古迹与美景激发了张大千的诗情画意,创作了不少蜀情诗意作品,数量千余幅,对当地画界甚至世界画坛都影响深远。张大千为青城山作诗亦颇多,还请方介堪刻了“青城客”“上清寄居”“却吹长笛过青城”三方图章,即使晚年投荒异域,青城山仍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屡屡以之入画。张大千先生卜居青城山上清宫,前后四年的时间,是其艺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9年,张大千离开祖国大陆,直至1983年去世,30余年间,再也没有踏上故土。他曾游历的故国山川,尤其是三峡、青城、峨眉、黄山,皆是他一再登临之地,便成为他海外时期的山水画中,表现思乡最主要且最常见的题材,1962年,大千在巴西创作了里程碑式巨作《青城山通景屏》,藉新拓展的泼墨渲染,来宣泄内心的积郁与乡愁。
图五 张大千1944年作《青城南望》(立轴) 上海敬华拍卖
1、《青城南望》
《青城南望》(图五),设色纸本,立轴,纵165、横82厘米。款识:1.青城天仓峰南望寨门味江之图。仿董源笔法为之,时甲申(1944年)六月既望,同儿辈游归并记,弘丘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2.昔居青城三载,未尝一揽寨门诸胜,顷从縇煌还居上清,彭君袭明力怂恿之,始获一游。断岸裁云,颓峰碍日,秀拔雄奇,咍莫测,隔江山色绵亘自鹿头、熊耳,断堑连冈,起伏变灭,味江缭绕其下,南望目断,不知其极,山川沃壤,襟带形胜,青城名区,殆无过此。烟霞抗志,林薮栖心,慨然有山鹿野麋之志,念烟火事未毕,时复作人间想,山川能说,悚愧何辞?染素抽豪,聊寄永思。钤印:张大千。
《青城南望》画中,画家从天苍峰南面瞭望青城全景,东向矗立的丈人峰耸然直插云霄,味江缭绕于断堑连岗间,东南之极的鹿头山、熊耳山(三十六峰之大青城诸山之二)几不可辨。全画竖幅构图,画中近景,双坡对峙:中间一条小径通向画外,一曳杖高士与童子迎面露出半身,正沿坡而上。左侧坡崖边缘,山路崎岖,坡石上 树木劲挺,由此将画面引向中景绵延莽莽的丛林,林间云雾缭绕,山居时隐时现,林木稀疏处,一江潺湲而出,江左断崖耸拔,江右云山逶迤,层层推远,江水蜿蜒曲折,消失在远山陂陀间,彰显出青城的飘渺幽深。全画铺陈直达幅顶,山峦丛树由近及远,依次缩小,而终极于渺茫。画境阔远幽深,使观者仿佛身临高处,极目远眺苍茫的蜀中胜境。
此幅《青城南望》可称为大千青城山山水的奠基之作。
张大千的青城山居,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去敦煌前的1938-1941年,及自敦煌归后的1943-1948年。《青城南望》作于1944年,为其青城山居的后一时期。
上款人“彭君袭明”,即彭袭明(1908—2002),字昭旷,江苏溧阳人,狄平子外侄孙。毕业于上海美专,会武术,好游山玩水,抗战期间,在青城山结识张大千,遂为知交,大千曾赞其“淡泊避俗,杜绝交接,比之往古隐逸,尤为振奇”“江南一枝笔,其画必传。”1950年代,移居香港,著有《青城近记》。
出版:1.《张大千画集·上卷》,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200页;2.《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 张大千》,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6页,等。
在2021年开拍国际首场拍卖会有美:中国书画夜场,该画估价人民币1000—1200万元,最终成交价2070万元。
图六 张大千1962年作 《青城山通景屏》 香港苏富比拍卖
2、《青城山通景屏》
《青城山通景屏》(或称《青城山》,图六),泼墨,设色紙本,立轴四屏,纵195、横555.4厘米。1962年作于巴西。款识:沫水犹然作乱流,味江难望浊醪投。平生梦结青城山,掷笔还羞与鬼谋。”钤印:老董风流尚可、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按:此处文字及钤印不全,详细图片查找不到,故可能有误)
《青城山通景屏》4幅通景巨幅,著称巨幅山水画,全景鸟瞰式构图,采用大开大阖泼墨法,描绘了由高空鸟瞰俯视青城山的景象,气派宏大,云山耸峙,烟雨迷蒙,笔墨酣畅淋漓,一气呵成。重墨染出山头,淡墨渲出云层,浓淡水墨之间,透现出山势云层。全图没有风雨,却有风雨之势,显示出泼墨技法的艺术魅力。
《青城山通景屏》(作品仍皴笔与泼墨并存)是张大千目疾之后成功尝试画出泼墨略施浅绛的作品,将水与墨、破与泼诸法用到了极至,可以说是张大千泼墨山水画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奠定张大千艺术形态的杰作,因为它以独特的鸟瞰视角和泼墨之法奠定了张大千泼墨技法的基础。从《青城山通景屏》,经过《长江万里图》,到最终的巅峰之作《庐山图》,经过20年探索,张大千完成了自己艺术风格的嬗变,创立了融勾皴、泼墨、泼彩于一体的泼墨泼彩画法,从而将传统中国画风作了新的现代诠释。
张大千晚年之作《青城山通景屏》中运用的泼墨技法,是对山水画中的工笔和写意进行综合性运用,也是对没骨法和破墨法的继承性发挥,同时创造了泼彩法,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语言。
在201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该画以748万港币落槌成交,收藏者为台湾富豪、企业家林百里。
图七 张大千1977年作《烟寰青城图》(镜框) 香港苏富比拍卖
3、《烟寰青城图》
《烟寰青城图》(图七),设色纸本,镜框,纵91.5、横182.3厘米。款识:自写青城旧住山,绿云犹似拥烟鬟。忆吹长篴高台夕,明月何时照我还。六十六年丁巳(1977年)三月,写似仲民仁弟。爰翁。年七十有九。钤印:大千、下里巴人、得心应手、环荜盦。藏印:星洲秋斋珍藏。
著录:《新加坡秋斋藏画》卷一,新华美术中心,2010年,第46—51页;《春华秋实 ─ 新加坡秋斋藏中国近百年书画》卷二,香港佳士得,2016年,第276—277页,等。
上款人仲民,即李仲民(1951—1996),广东台山人。生于粤,复迁港,上世纪70年代初移居北美,定居加州。曾任大风堂家厨, 本幅写于1977年,乃张大千为祝贺李仲民川菜馆“青城山”开业而制。此画由李氏家族递藏,新加坡秋斋收藏。
《烟寰青城图》全画色调柔和,主山体以水墨泼洒,浓淡间见前后层次,峰峦重叠与天光岚气调合混融,光影掩映,天机自然。点景描划细致,半掩密树烟岚中的一列赭色房舍,应为上清宫;左方山峰主体高处,即青城第一峰,而絶顶上之亭阁,老君阁是也。满纸花青,轻淡如烟,氤氲袅袅,笼罩群峰,正是朝露时份之晨雾。天际一碧如洗,空气清洌,云海波澜,连岗接陇,绵亘千里,古刹树石、青山翠谷,朦胧中若隐若现,犹如仙境,一片空灵静谧。
张大千绘此画时离开中国已近30载,题识中“明月何时照我还”,道尽画家怀乡之情。归梦之地,已不可攀,泼墨写其毕生念兹在兹的青城山,只可靠笔底追忆了。上钤“得心应手”印,惬意之情,溢于言表。
在香港苏富比2022年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拍卖专场,该画估价港币2600—4000万元,但遗憾的是,拍卖前宣布撤拍。
四、何海霞
何海霞(1908—1998),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先后师从韩公典、张大千。擅长山水、花卉。先后任历任西北美术家协会画师、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与石鲁、赵望云一同进行山水画创新,从西北山水获得创作契机,共创“长安画派”。他是长安画派中除赵望云、石鲁之外的主要代表。中国美术界习惯把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并称为“长安三杰”。
何海霞画作价格一直较高。2010年《临袁耀桃源图云通景 六屏》在北京纳高以8848万元的天价成交,为长安画派画家中的最高价。2013年,《三峡图》成交价1638.5万元。在2014年在北京银座拍卖会上,他1958年创作的《幸福山区》四条屏以2093万元成交价。2015年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他的《万山红遍》以3335万元成交。有统计称,何海霞作品每平方尺2000年春季为9000元,2012年秋已达到5.5万元,可谓水涨船高。
何海霞与青城山的关系是:由于1935年春何海霞就成为张大千的入室弟子,故1946年抗战胜利后,张大千带领何海霞由北平飞重庆,然后抵成都,何海霞开始了他的四川之行,直至1949年张大千离开大陆。由于张大千经常居住于青城山上清宫,何海霞自然相陪,因而对青城山之幽,别有会心,创作了很多佳盛幽独之作。如果说历史上慕名前来青城山的大多为避暑游览,那么真正以其为审美对象、大量携入画图的,大概非张大千、何海霞师徒诸人了。此次入川是何海霞艺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有人这样评价张大千、何海霞师徒两人在泼彩山水画的异同,其面貌呈现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张大千泼彩偏向于吸收西方现代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理念,融合中国传统青绿色彩技法;何海霞则更偏向于传统青绿大写意山水,融合一定西方色彩观念。
图八 何海霞1982年作《人在画图中》镜心 荣宝斋(上海)拍卖
1、《人在画图中》
《人在画图中》(图八),设色纸本,镜心,纵68.5、横410厘米。款识:蜀山忆,最忆在青城。满山苍翠晓烟笼,山亭深处一迳通。山泉危咽,石松杉奏古筝,人在画面中。七十四叟何海霞作。钤印:阿瀛、海霞、苍苍暮年、大有作为。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著录:《北京荣宝斋精选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1990年,图76。
《人在画图中》卷以传统的平远、深远构图,辅以散点透视之法,可称为张大千《青城山通景四屏》之外别辟的蹊径。画卷十分精到地捕捉到了青城山封闭半封闭的地形特征,又别出心裁以其主峰作为审美中心,而两翼青山环伺,组成一巨大的展翅欲飞造型,充满动感,同时又以主峰上掩映于参天古木中的寺观点睛,突显其”幽”,与整幅的动势构成奇特的审美错觉;而仅能染红主峰左边山顶的阳光,显然也是突显其”幽”的神来之笔。《人在画图中》是奠定何海霞艺术形态的杰作,因为它以其全景式视角构图、细笔勾勒与色墨皴染(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小泼墨小泼彩)相结合的特点奠定了何海霞全景山水的艺术基础。
如果说张大千以青城山为题材的作品当为1962年在巴西所作《青城山通景四屏》巨幅,那么,何海霞此类题材则显然要数以青城山入画的《人在画图中》了。
在荣宝斋(上海)2011首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荣宝斋收藏书画专场,该画估价人民币1000—1500万元,最终成交价2070万元。
图九 何海霞1981年作《乐律绕青城》手卷 北京匡时拍卖
2、《乐律绕青城》
《乐律绕青城》(图九),纸本手卷,引首纵40、横131厘米,本幅纵45、横152厘米。引首:乐律绕青城。乙亥春二月,何海霞。钤印:何海霞、知止斋。款识:1.破墨写青城。何海霞。2.山深竹逾静,云起鸟失邨。辛酉岁末矣,老友贵一兄嘱作横幅山水,余将南行,倚写此,虽不经意为之,荒率落笔,尚觉有苍翠清润之趣,希贵兄指教,海霞又记。钤印:何海霞、海霞、何、海霞七十以后作
北京匡时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海纳百川——何海霞书画作品专场,估价人民币120—150万元,成交价138万元。
图十 何海霞1989年作《青城山色》立轴 北京翰海拍卖
3、《青城山色》
《青城山色》(图十),设色纸本,立轴,纵67、横47.5厘米。款识:蜀山忆恋。青城曲折郁峥嵘,曾起古杉奏乐筝,清晓有亭观日出,教人怎不忆青城。己巳伏春作与鸿君同志正。何海霞时年八十一。钤印:老何、海霞、何灜。
该画作将青绿工笔与水墨笔意融为一体,描绘了从青城山门起始的青城山山景,山门伫立于高大的树林之间,上方是山峰,再是云雾,云雾之上则用淡墨写山峦。画面中,青城山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其间,宛如人间仙境,令观者在欣赏之余,仿佛能感受到青城山的呼吸与心跳。
北京翰海2014春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书画(一)拍卖专场,该画估价人民币25—35万元,最终成交价287.5万元。
五、陆俨少
陆俨少(1909-1993年),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山水画家、教育家。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西泠印社顾问。陆俨少擅画山水,他在领悟前人笔墨语言的精髓基础上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勾云”“留白”“墨块”,这也成为“陆氏”山水画中笔墨醒目的亮点。他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画坛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山水画笔墨技法也为现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后世山水画的赓续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陆俨少的绘画作品市场价值较高,在北京翰海2004春季拍卖会,其《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拍出6930万元;在2011年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上,他的《峡江行》成交价3450万元,等。
据《陆俨少自叙》所记载,他与青城山的关系是,他曾于1939年(属于个人纪游)和1984年(应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邀请)两次游历青城山,沿途积累素材,收益颇丰,青城山峭壁巉岩,云披雾敛,壮观绝美的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他多次以青城山为题材,绘得诸多山水佳作。
在本文六位绘画大师中,陆俨少所绘青城山水的作品之多,从数量上讲仅次于张大千。
图十一 陆俨少1979年作《青城天下幽》立轴 北京保利拍卖
1、《青城天下幽》
《青城天下幽》(图十一),设色纸本,立轴,纵109、横56厘米。题识:青城山在四川灌县西北三十里,峰峦叠秀,深藏不露。草木畅茂,青苍弥望。故有天下幽之称矣。其后赵公大山,高矗云表,怀抱青城,如携挈儿孙置之膝上,益令人有杳然莫穷之感。一九七九年三月,陆俨少并记于汤山。印文:俨少、宛若、嘉定、穆如馆。
此幅《青城天下幽》是典型的陆俨少“陆氏山水”风格,画面雾霭缓流,山体黑重森然,苍翠欲滴,一派幽静之境,行云流水的博大意气,又能超脱于物象之外,正如学者、画家范美俊在研究陆少俨的《青城晓霭》时所述,陆俨少的山水画“在传统山水的点线构成中以黑重墨块增强画气,并以大块留白加强对比,画面气韵流动,山体树木也如流云飞瀑般极其生动,已是别于古人的现代风貌。”
在北京保利2014秋季拍卖会回望——中国水墨三十年拍卖专场,该画估价人民币65—80万,成交价178.25万元。
图十二 陆俨少1979年作《青城积翠图》镜心 北京匡时拍卖
2、《青城积翠图》
《青城积翠图》(图十二),纸本,镜心,纵90.5、横47.5厘米。款识:宿雨初晴,青城如沐,云树千重,积翠成墨。朝晖夕霏,月没日出,天地无私,看之不足。一九七九年一月,宛翁陆俨少写于汤山。玲麟女士正之。陆俨少又题。钤印:宛若(2次)、俨少(2次)、嘉定、穆如馆
出版:1、《陆俨少精品集》(上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69页。2、《中国现代名家画集·陆俨少》(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34页。
上款人:张玲麟。张玲麟(1933年—),后改名钟情,湖南湘乡人,50年代香港知名影星,后拜名师学习中国书画,擅摄影,与李可染、陆俨少等众多书画名家交往颇深。
此作写雨后之青城,上浮阴云,下通幽涧,满目苍翠,青黛欲滴。下笔审度形势,积墨成块,计白当黑,留意白处,如蛇龙起舞,回环往复,达参差映带、自然浑厚圆转之美。间用留白法,又于积墨之中,蜿蜒曲屈,得自然之趣。右下角廊桥上寥寥两人,凭栏而望,生动活泼。整幅画作,笔墨酣畅淋漓,神采气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组合。顿觉神通势畅,立达另一番神奇境地。
在北京匡时201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近现代书画专场,该画估价人民币200—240万,成交价241.5万元。
陆俨少1990年作《青城山色》镜心 北京荣宝拍卖
3、《青城山色》
《青城山色》(图十三),设色纸本,镜心,纵137.5、横69厘米。款识:青城山色。于晴秋也,炎蒸已退,凉风入户,几案洒然,命笔写此。庚午(1990年)八月,八二叟陆俨少并记于晚晴轩。钤印:陆俨少、宛若、晚晴轩、江山富贵人、宛若八十岁以后。
著录:1.《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古美轩出版社,1995年,第5页。2.《墨岚山房珍藏名家书画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第30—31页。
《青城山色》系陆俨少82岁之作,画面中央主体峰峦拔峭而起,以豪迈的用笔和繁复笔墨构成的块面突显出山体雄奇峻秀之势。画面上方云海烟波浩渺,运用了其独创的勾云留白法,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峰点染而就,静幽深远之势扑面而来。右下方一行人挑担骑马负物,登山前行,形态生动,别添趣味。整幅画作用笔饱满酣畅,施墨老辣而醒目,充满水墨交融的流动之感,不以色彩取媚,绝去依傍,自辟蹊径,丘壑满怀,昔年胜境,犹在眼前,带观者回到一种神满意足的文人画境界当中,是其晚年的集大成之作。有人认为陆俨少经典作品中反映了以诗书入画、流派传承、构图章法、透视光暗等几个绘画现象,此画从某种程度上可堪一例。
在北京荣宝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近现代拍卖专场,该画估价人民币240—300万,成交价300万元。
除了以上三幅作品,陆俨少还有许多描绘青城山的作品,如:《青城晓翠》(上海嘉禾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130万元),《青城晓霭图》(2018年保利山东第五届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130万元),《青城胜概》(北京十竹斋202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80万元),《青城泼翠图》(西泠印社2023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40万元),等。
在四川,关于陆俨少的情况研究不多,似乎仅见于叶莹《20世纪山水画大家的“蜀漂”写生——以黄宾虹、陆俨少为例》一文,文章指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山水画方面有两次大的写生活动,一次是20年代至建国前;另一次是建国后至60年代。两次写生虽然都是画家到自然山水中寻找灵感,但第一次以个体行为较多,侧重点是中、西之辨,艺术家希望通过写生去创新中国画,寻找中国画的现代革新之路,陆俨少就属于第一次写生活动。
六、关山月
关山月(1912—2000年),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中国著名国画家、教育家,曾任广州市艺专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与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并称“岭南四杰”。作品在国内外美术界和公众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江山如此多娇》,该作品与傅抱石合作完成,如今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成为国人心中的经典,是中国美术史100幅名画之一。《绿色长城》被视为经典代表作 。今有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
关山月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成交率和成交价。在深圳至正国际拍卖2022艺术精品拍卖会上,他的《山水八屏》以落槌价4100万元博得此次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格。另外,他的《虾球传》、《山村跃进图》分别以3920万元和3584万元的价格落搥。
关山月与青城山的关系是,在1941年,他来到四川嘉陵江、青城山、峨眉山写生,在贵阳、成都、重庆开“抗战画展”,其中,去灌县、青城一带暂住、写生,当时,关山月是与刚刚认识不久但又一见如故的赵望云((1906—1977年,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之一)结伴而行到灌县、青城的。赵望云、关山月,作为20世纪4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写生革新艺术家,1941年的这次相遇,成为他们艺术转型、重塑国画写生的重要契机。他们的实践成为范式,并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以来国画写生的方法与观念。
图十四 关山月1941年作《青城山全景图》 北京匡时拍卖
《青城山全景图》
《青城山全景图》(图十四),纸本,横披,纵46、横262.5厘米(约11平尺)。款识:1.灌口为李冰父子水利工程之遗迹,至今犹存,可谓功在民生,名垂万世矣。卅年(1941年)炎夏予曾游异此间,兼旬凭栏远眺,则高山列屏如群龙起伏,俯视则大江横带如万马奔腾,既极山水之壮丽復睹万代之利民建设。江山之景物如许,藩臣之规模如斯,游赏之余,不禁为之心聘万方神驰旌去也。卅一年(1942年)秋并识于锦江旅次,岭南关山月。2.体丰先生爱此图,嘱题归之。关山月补记。钤印:关山月归依记、岭南人、关山月、关、山月。
该图结合了青绿山水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并且融入了西洋油画的色彩层次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自然人文之美。不仅在色彩上极具冲击力,而且在构图上也极具巧思,将传统与现代技法结合,呈现了一幅壮丽的全景图。
在2016年北京匡时十周年秋季拍卖会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该画估价人民币300—350万元,成交700万元。
据目前资料,关山月似乎只画了这一幅有关青城山题材的作品。另,与关山月同行的的赵望云似乎也没有画过多少青城山水,查仅一件:《青城路上所见》(北京翰海2018秋季拍卖会)。
八、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年),江苏宜兴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和”巴黎市金勋章“得主,二十世纪现代中国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他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与朱德群和赵无极被誉为“留法三剑客”。“在20世纪后半叶至当代的中国美术发展历史上,吴冠中是一位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吴冠中是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近代中国画家之一,其油画《周庄》以抽象笔触重构江南水乡,水墨《狮子林》融合中国意境与西方构成,分别拍出2.36亿港元与1.4亿元人民币,画作《交河故城》被学术界认定为其一生艺术造诣的里程碑,曾拍卖出407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创造了当时中国在世艺术家全球最高成交记录。
吴冠中与青城山的关系是,1979年 3月,60岁的李可染应邀到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美术系讲学,讲学之余率美术系老师们四出写生,包括成都道教名山青城山亦囊括笔下。当时重庆亦属四川管辖,因而两地交往十分频繁。在这前后,吴冠中多次来四川写生,如1978年秋,到四川嘉陵江、乐山、峨眉山写生;如1983年,到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写生,参加火把节,等,并有作品传世。
据资料查,吴冠中仅绘有三幅青城山题材的作品,其中:一幅是1979年写生稿,水墨纸本,两幅是设色纸本,是后来依据写生稿而绘的。
图十五 吴冠中1979年作《青城山中》镜心 十竹斋拍卖(北京)
1、《青城山中》
《青城山中》(图十五),水墨纸本,镜心,纵29、横19厘米。题识:青城。
本幅系1979年写生稿,画中写“五洞天”牌坊一段山梯,乃往天师洞必经之路。右下之牌坊口“五洞天”方正宽重,拐角山亭檐角飞举,造型各异其趣,皆青城山之标志建筑。
出版:1、《吴冠中素描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页。2、《吴冠中素描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13页,,等。
展览:“自家江山——吴冠中诞辰100周年作品展”,荣宝斋,2019年5月。
在2020十竹斋拍卖(北京)首届艺术品拍卖会天下文枢—— 中国书画专场,该画估价人民币15—20万,成交价41万元。
注:五洞天是青城山前山核心游览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地处朝阳洞与常道观(天师洞)之间的登山古道,作为道教“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的核心展现区域,承载着青城山作为道教发祥地的文化内涵。该景点以天然洞室与道教建筑群相融合为特色,古树参天的环境与清代重建的殿宇叠加形成幽深意境。
图十六 吴冠中1987年作《青城山》镜框 佳士得(香港)拍卖
2、《青城山》
《青城山》,设色纸本,镜框,纵66.5、横68.2厘米。题识:吴冠中,一九八七。钤印:吴冠中印、八十年代。
本幅构图是源自1979年写生稿(参见图十五),属按该稿写成寥寥数张彩墨画之一。该画绘宫观亭阁掩映于浓荫翠盖之间,通幽小径穿行于丛林深谷之中,苍翠亭榭,山门石阶,热烈中取其幽深清静,就连近景处的芙蓉,也开的含蓄。满幅青城幽翠,让人不禁感受到清凉与悠闲。图中右下之长方形牌坊口有两人,一位黑裤红衣,一位淡黄上衣,也走得悠悠闲闲。密林蔽日,葱郁氤氲,敷色对应画家谓“青城应犹绿”之视觉追求,体现了画家对青城山绿意的向望和深刻记忆。
佳士得2018年春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画拍卖专场,该画估价港币150—250万,成交价格不详。
图十七 吴冠中2005年作《青城山》镜框 苏富比拍卖
3、《青城山》
《青城山》,设色纸本,镜框,纵75.5、横55厘米。款识:思蜀,青城应犹绿。吴冠中。二00五。钤印:荼、冠中写生。
著录:《吴冠中全集》第八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280页。
本幅构图也是源自1979年写生稿(参见图十五),属按该稿写成寥寥数张彩墨线条画之一,山梯萦绕,古寺门墙,林木清丽,全图点线面交相辉映,几乎未见空白处,显示了吴冠中七十年代末油画向水墨转型期的饱满热情,清晰流畅,一气呵成,属于炉火纯青功底之作。与图二不同的是,该图中右下之长方形牌坊口没有绘画人物,并且有“思蜀,青城应犹绿”题款。
在苏富比2024年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拍卖专场,该画作估价港币150—250万元,成交1500万港币。
四川题材,李可染还画过《乐山大佛》(水墨纸本,1979年)、《山间水田 》(水墨纸本,1979年)、《天府梯田》(设色纸本,1980年)、《九寨沟》(彩墨纸本,1985年),等。
结论
从以上研究可知:
首先,上述六位画家是20世纪公认的中国绘画大师,不仅是他们的艺术成就,还有市场的高度认可。以拍卖最高价格为例,他们很多均是20世纪的翘楚,黄宾虹《黄山汤口》3.45亿元、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2.668亿、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3.7亿港元、何海霞的《临袁耀桃源图云通景 六屏》8848万元、陆俨少《杜甫诗意图》6930万元、关山月《山水八屏》4100万元、吴冠中《周庄》2.36亿港元,等等,一些作品创造了同时代的最高纪录。(注:不包括那些藏于博物馆美术馆的作品)
其次,这些大师所绘的青城山作品说明,青城山题材的绘画作品对中国许多画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是组成中国美术史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黄宾虹所绘《青城坐雨图》是黄宾虹晚年变法最有标志性的作品,也是“入蜀方知画意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张大千的《青城山通景屏》是张大千泼墨山水画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奠定了张大千泼墨技法的基础;何海霞所绘《人在画图中》以其全景式视角构图、细笔勾勒与色墨皴染相结合的特点奠定了何海霞全景山水的艺术基础,等等。这些大师的青城山题材作品再次证明“入蜀方知画意浓”并非虚言。
再,这些大师的青城山作品,在民间很有号召力,市场价值很高。在拍卖市场价格成交方面,张大千《青城南望》2070万元、何海霞《人在画图中》2070万元,吴冠中《青城山》1500万港币,等等,价格不菲,这说明它们不仅是研究这些大师们绘画作品的重要史料,也是青城山的宝藏、四川的宝藏,甚至中国的宝藏。
最后,这些20世纪中国绘画大师所绘的青城山作品,绘制于从上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叶,时间跨度长达70年,一部分是当时绘制的,更多的是后来甚至三、四十年后因怀念青城山而绘画的,但终其究,这些作品均是这些大师从青城山的“写生”而来,或者说青城山是他们这些作品的源泉,如果他们没有来过青城山,没有体会到青城天下幽,他们是不可能画出这些传世之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青城山号称为是中国画家重要的写生之地,青城山题材作品也有相当的影响,但是,青城山题材的大师作品,迄今没有出现如张大千的《庐山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宾虹的《黄山汤口》(2017年 ,成交价3.45亿元)、吴冠中的《周庄》(2016年,成交价2.36亿港元)那样的山水画的宏篇巨制和巅峰之作,个中原因值得研究的。(按:青城山非中国十大名山?可能原因不会如此简单)因此,希望本文对青城山绘画作品的写作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以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也引起画家们的关注,在绘画艺术方面,共同发掘、发现、利用好青城山这个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说明两点:第一,本文所列的这些绘画作品情况(文献记载或机构、私人收藏或拍卖公司拍卖,包括雅昌、艺搜、艺典等),除少数注明者外,大多数数据采自相关拍卖公司官方网站,由于搜集手段的缺乏,部分数据并不完整甚至不准确。第二,本文中的一部分文字,主要是作品描述的部分,很多引用自雅昌、艺搜、艺典等或拍卖公司网站对作品(拍卖品)的介绍,由于文字较多且有部分重复,本文难以一一专门标注出处。特此说明并致谢。
由于敝人学识有限,掌握文献或数据又不足,故本文肯定多有错讹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本文刊载于《四川美术》2025年第7—8期。
作者简介:唐林,美术史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代表作有《四川美术史》上中下三卷。
S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