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奢侈品消费的线上迁移,市场繁荣的背后是信任危机。
一方面,消费者对奢侈品尤其是超低折扣的奢侈品充满了担忧,对商品正品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各类鉴定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鉴定专业实力远远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鉴定“一锤定音”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电商平台都在探索破局之道。日前,特卖电商平台唯品会就与中检鉴真(即中国中检奢侈品鉴定中心)宣布深化合作,推出“鉴定师入仓全检”模式。
此举被业内视为对当前奢侈品电商市场乱象的一次直接回应,旨在通过“国家队”的全程介入,解决困扰行业已久的信任核心难题。
对此,观察者网与唯品会、中检鉴真相关负责人展开对话,探析这一创新模式如何从流程重构、信任构建到价值实现等方面,为行业提供思路。
新模式怎么玩?鉴定师直接入驻仓库
据了解,中国中检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以“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计量”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拥有40余年服务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淀,服务网络覆盖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检鉴真则是中国中检旗下专注于高端消费品鉴定的专业机构。
唯品会此次与中检合作的“入仓全检”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核心在于将鉴定环节前置。
即中检鉴真派遣专业鉴定师团队,常驻唯品会位于湖州、郑州的核心奢侈品仓储基地,借助高倍显微镜、金属探测仪、色谱仪等尖端设备,对仓内高端包袋、服饰、珠宝、酒水实施100%全检,并出具鉴定报告。
“这不仅是地点的改变,更是流程的重构。”中检鉴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纲表示,过去高端消费品的检测方式主要以送检、抽检为主,如今中检鉴真的正品鉴定是深度嵌入电商平台的质检链条,将鉴定设在售前而非售后,将抽检、送检改为全检。
唯品会CEO助理刘露讯向观察者网揭示了这一模式升级的动因:“过去我们与中检的合作也存在效率瓶颈。送检模式成本高、周期长。因此我们不断探索,最终发现,只有将中检的专家和标准‘请进来’,实现流程嵌入式合作,才能同时保障正品与效率。”
不过,市场也有质疑,唯品会与中检的鉴真项目在实际运营中,如何确保中检鉴定团队的完全独立性,以规避“平台付费、鉴定背书”可能带来的公信力风险?
对此,中检鉴真总经理助理邱玉森强调,首先,中检的鉴定师独立运营,鉴定团队的人员日常管理运营等均是由中国中检全权负责;其次,中检的鉴定过程独立,鉴定师会严格按照鉴定流程,独立给出鉴定结果,三个鉴定师背对背作业,鉴定结果交叉认证,才能最终确定结果。
刘露讯也表示,唯品会需要的并不是背书,而是一道真正的“防火墙”。“相比中检的名气与被大众认可程度,我们更需要中检的专业能力。而且我们也深知,中检的认可度还是建立在专业能力与独立鉴定基础上的,这个是‘大厦’的根基。”
效果怎么样?正品标签成“流量密码”
这一合作模式,能否真正转化为商业价值,以及是否会影响发货速度、消费者收货体验等,同样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不过,刘露讯向观察者网透露:“目前在平台商品业内明确标注‘100%正品’鉴定结果的商品,转化率和用户点击率显著高于未标注的商品。我们发现,当一个商品提供鉴定报告时,它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这种信任背书正在用户行为中形成良性循环。刘露讯补充道:“我们的用户不仅会在商品评价中主动求证真伪,更会自发地晒出中检提供的鉴定证书。这种用户自发的‘认证’行为,形成了强大的社交传播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平台的信任价值。”
在整体消费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唯品会的奢侈品板块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据官方披露,2025年1-9月,唯品会平台奢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0%。这一数据印证了刘露讯的判断:“用户并非不再购买奢侈品,而是变得更加精明和谨慎。”
至于鉴定时效等问题,刘露讯称,不会影响消费者的收货体验。“我们是将鉴定环节嵌入商品入库流程。只要有来货,不管有没有订单,都会先鉴定。商品在入仓时即完成鉴定,待消费者下单时,商品可直接进入发货流程。另外我们都是和顺丰合作,尽量缩短配送时效。”
当问及“面对海量商品,纯人工鉴定如何保证效率?AI辅助鉴定是否是未来方向?”时,唯品会和中检方面都持审慎态度。
刘露讯指出,奢侈品鉴定,尤其在服饰、箱包等非标品上,涉及材质、工艺、手感等复杂维度,绝非简单图像识别可以替代。“我们相信AI是辅助工具,但核心仍依赖中检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
邱玉森则表示,AI工具本质上都建立在大数据库的基础上,中检希望的是先完善大数据库,通过电商入仓鉴定,积攒更多的鉴定数据,从而为AI工具的生成打下牢固的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在“价格战”之后,电商竞争的下半场注定将围绕“信任”展开。虽然唯品会此次与中检合作的这条路能否引领行业走出信任危机,还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但无疑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