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行长潘功胜亲自宣布,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时隔9个月,央行重启在公开市场国债买卖的操作。是新的“放水”信号,钱又要变毛了吗?
其实,具体影响还是要看央妈后续具体的操作。
毕竟从去年8月底宣布央妈能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到今年1月份这5个月的时间,其实央妈就操作了1万亿的量,这个量级并没有大家一开始想象的那么凶猛。
说一下年初的时候,为什么突然暂停了这个操作。
因为当时“市场避险情绪”与“降准降息预期”双双高涨。这意味着投资者普遍寻求安全,并认为未来利率会走低。
加上去年底的一项关于存款利率自律倡议,让机构存放在银行的钱收益吸引力下降。
这两者结合,促使大量资金从银行体系涌入了债券市场寻求避险与更高收益。资金的集中涌入必然推高债券价格,但同时也把国债收益率的价格急速拉低,当时,市场核心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被压至1.6%的历史低点。
那这个时候,如果央行再进行国债购买操作,相当于在市场需求本已旺盛的情况下,又增加了一个“超级买家”,可能过度压低收益率,扭曲市场定价,会留下隐患。所以就暂停了买卖了。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几个月因为,股市一路冲高,债券的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市有一轮很明显的回调,债券价格下跌,就把收益拉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4%逐步上行,如今已经到1.84%的位置了。
自2022年4月起,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明确要求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国债收益率并不是一个简单数字,意味着市场一个无风险利率的水平,可以说金融市场基准,也是银行存款利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就说银行存款利率,过去5个月LPR一直没有变动,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向上走。这与银行存款利率想往下调的初衷是相悖的。
现在银行净息差在收窄,存款利率不下调,银行资金成本过高,就会影响利润不断收窄,这时候,银行存款还得下调。
但是现在因为股市的影响,导致去年那一波因为避险情绪盲目冲进债市的资金,逐步撤离到股市,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收益率上调,很可能影响银行往下调利率的进度。
央妈就必须在这个时候,手动地调低国债收益率。这也给银行存款利率向下调创造了空间。
前面也提到,今年以来LPR只降低了一次,其实市场都在等利率下调进一步喘一口气。
短期来看,现在国家通过重启国债买卖的操作,将市场利率企稳,至少恢复到原本的稳步下行的节奏。给银行创造了利率下行的空间,这对买房的人或者贷款做生意的人,都有一个下调的空间。这样一来,不用每次都用LPR这个工具,让利率都下调,使得银行的收入承压。
更重要的是,央行重启购债释放了明确的货币宽松信号,尽管国债买卖本身不直接决定LPR,但它为后续降准、降息打开了窗口,
今年,还有两次LPR下调的机会,现在普遍预测接下来应该还会降10个基点。
一旦下调,也可以减轻一下大家购房压力。
而如果接下来下调LPR,也就意味着,常规房贷利率就要跌破3,来到2字头了。根据冰山指数统计的数据,现在全国租售比已经到了这个利率水平或许能给低迷的市场带来一点刺激。
另一个点,央妈恢复国债买卖的操作。这个时候,也相当于给市场放水。市场普遍预测,这次恢复买卖之后,央妈应该以买为主。因为,去年央行买了近1万亿国债,今年基本8000亿都陆续到期了。
能卖的空间不多,应该以买为主,而买的话相当于央妈给市场撒钱,回收国债,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再说说对债市的影响,很多人的钱都放在了理财产品或者债券基金,而这些很多底层产品的都是债券。
对债市来说,央行重启买卖国债,其意义远超简单的“放水”,更是一剂扭转市场信心的“强心针”。
现在市场低迷,央行很可能化身“最终买家”入场托底,给足市场信心。这种“跌多了就有托底”的预期,可以遏制了恐慌性抛售,重新凝聚了市场的做多信心。昨天发布会一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下跌(价格上涨),这几个月,在债市里面,亏钱的朋友有机会翻红了。
总的来说,央妈恢复买卖国债的操作,为降息创造空间,以及给市场流动性上影响比较大,特别是以此开了头,市场都在猜测年底前可能还会降准降息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