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掉了100块!”闺蜜在群里一嗓子,把我和未婚夫小周同时震了出来。
我俩婚期定在元旦,三金还没影。婆婆上周刚塞了5万现金,特意交代:“别省,买重一点,别让亲戚看笑话。”
我当晚就拉着小周去银泰转了一圈。老凤祥挂牌628,比国庆便宜92块,柜台里三层外三层,全是备婚的小两口。销售小姐姐嘴都快笑裂:“再不买,万一周末又涨回去?”
我捏着镯子,心里却打鼓:万一下个月跌到500呢?这一犹豫,92块的优势瞬间不够看。
回家路上,小周开车,我刷手机。豆瓣“备婚小组”里分两派吵翻了——
“刚需就别赌,早买早踏实,婚礼不等人!”
“我表姐去年630买的,今年520才戴,一克亏110,心疼到失眠!”
我越刷越乱,脑子里算盘噼啪响:50克手镯+15克项链+8克耳环,要是一克再跌100,就能省7300,蜜月机票直接升级商务舱……
可婆婆那边怎么交代?她说三金是“门面”,没有就不体面。我脑补了婚礼当天,她端着茶盘给亲戚展示空盒子的表情,瞬间背后发凉。
夜里两点,我推醒小周:“要不咱干脆折现?把5万存定期,一年利息1500,再淘个莫桑钻,闪得一样狠。”
小周睡眼惺忪:“我怕咱省了事,我妈心里留个疙瘩,以后几十年每次吵架都翻旧账。”
一句话把我噎回去。原来我们纠结的不是金价,是两边老人的面子;不是省几千,而是别留下话柄。
第二天,我做了个决定:把5万原封不动退给婆婆,说:“妈,钱您先收着,等我和小周再攒攒,真到婚礼前两周,金价要是还低,我们就去捡漏;要是涨回去,我们就买小的,剩下的钱给您换套新沙发。”
婆婆愣了半天,最后笑了:“行,你们年轻人自己定,我不掺和。”
那一刻,我胸口的大石头“咣当”落地。原来三金不是金,是“安心”二字。
金价可以涨可以跌,如果为了赌那几十块,把婚前最后几个月搞得鸡飞狗跳,才真叫亏。
写到最后,给同样纠结的姐妹一句大白话:
买也好,等也好,折现也好,先跟自家那位把话聊开,把长辈的情绪安顿好。
三金是戴给自己的,不是给亲戚看的。
婚礼只是一天,日子才是年年月月。
心里舒坦,比抄底金价重要一百倍。
【注:本文为个人见解,仅供娱乐和启示,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