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可能也刷到这样的新闻:金价飙破千元大关,朋友圈里有人晒金条、有人抢金镯子,甚至有人半夜跑去金店排队。
黄金似乎又成了全民热潮。然而,就在无数人以为“买金稳赚不赔”的时候,全国多地金店却频传倒闭、跑路。
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纷纷出现消费者维权、黄金寄存难取出的案例。
金价明明在涨,为何卖黄金的却在亏?
2025年以来,国际金价一路高歌,从去年底的每盎司1900美元,暴涨到如今的近2500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国内金价同步上涨,一度冲破每克980元。
各种品牌金店门口排起长队,朋友圈里晒金条的、比拼金镯子的随处可见。
一些地区的结婚五金价格甚至翻倍上涨,新娘“戴满金”的照片被网友调侃为“行走的金库”。
然而,就在人们为金价高涨而兴奋之际,一场金店倒闭潮正悄然蔓延。
北京朝阳区的中国黄金双井富力广场店、海淀区山东黄金贵友大厦店,突然关门停业、电话打不通。
更离谱的是,这家山东黄金门店跑路后竟换上了“中国黄金”的门头,不明真相的顾客以为是新店开业,结果再次“中招”。
仅这家门店就涉及资金高达4亿元,许多顾客的钱和金条都一起“蒸发”了。
这些金店跑路背后有一个共同点,“黄金寄存理财”。
简单来说,顾客购买金条后,可以选择“寄存在店里”,由金店代为保管,还能领取5%的年化收益。
有的甚至打出“保本、收益高、灵活取金”的口号,看似比银行理财还稳。
实际上,这就是披着黄金外衣的“庞氏骗局”。
很多顾客一开始确实能拿到利息,这让更多人心动投入。
金店利用“信息差”,靠新客户的钱发老客户的收益,只留极少量黄金样品应付检查。
只要大多数人不取金,这个骗局就能继续转动。
然而,金价暴涨打破了平衡。
当越来越多顾客要求取回黄金变现时,金店根本拿不出真货,一场“挤兑风暴”就此爆发。
有人以为这是极个别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
2024年以来,全国至少有十余起类似“黄金寄存”维权事件被曝光,涉案金额动辄上亿。
金价暴涨不但没让金店发财,反而让他们的资金链被彻底掏空。
那些“稳赚不赔”的承诺,如今成了数万普通人血的教训。
在大众印象中,金店永远灯火通明、人气旺盛,是最“体面”的生意之一。
尤其是中国黄金、周大福、老凤祥、梦金园等品牌,几乎遍布大街小巷。
许多人看到“金价涨、金饰热”,误以为开金店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可真相恰恰相反,金价越涨,金店越难做。
要理解这个现象,得先弄清金店的经营模式。如今街上90%以上的金店,都是加盟店。
以中国黄金为例,全国3642家门店中,直营店只有105家,占比仅2.88%,其余97%全是加盟商。
梦金园、周大福、周大生也一样,几乎所有三四线城市的金店都是加盟形式。
品牌方负责授权、供货和培训,而真正掏钱开店、承担风险的是加盟商。
金店加盟有两种主要模式。
第一种叫“代销模式”,加盟商不囤货,黄金归品牌方所有,卖出一克提固定佣金。
这种模式看似风险低,但利润极薄,金价涨跌都与加盟商无关。
第二种叫“买断模式”,加盟商自掏腰包进货,卖出去才能赚钱。
问题是金价天天涨,囤货成本越来越高,一旦价格波动,库存就会贬值。
一家金店进货100公斤黄金,进货价每克900元,总成本9000万元。如果金价跌回850元,账面就亏500万元。
金价涨时看似能多卖点利润,但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有限的,没人会天天花上万元去买金首饰。
价格涨太快,反而让销量骤减。
再看利润。周大福2023年营业额接近947亿港币,净利润只有54.9亿,毛利率22%。
梦金园的毛利率更惨,只有3%到6%。
这意味着一百块钱的黄金,金店最多赚几块钱。而租金、人工、加盟费、装修费用一叠加,利润几乎被吃光。
一家200平的门店,如果在城市中心,每月租金可能要20万,一年光租金就200多万。
而且不少加盟商为了省成本,会去水贝市场(国内最大的黄金集散地)进货,其中不少产品并非品牌正品。
一旦被消费者发现,不仅赔钱,还可能惹上官司。
于是,这些金店陷入“越挣越亏”的恶性循环:金价涨、销量降、成本高、库存压,最后被迫关门。
过去几年,金饰品牌大规模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看似扩张,其实是最后的“生存挣扎”。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就曾指出,中国黄金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未来难再爆发增长。
金价疯涨的当下,加盟热潮正在迅速退烧。
“买金不亏”“黄金最保值”,几乎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观念。
尤其近两年通胀、股市波动、房地产低迷,黄金成了最安全的心理寄托。
但遗憾的是,无论对消费者还是金店,这种盲目“黄金信仰”都可能是陷阱。
从消费者角度看,黄金首饰并不是理财品。它的售价包含加工费、设计费和品牌溢价。
以一条10克的项链为例,金价每克980元,总金价9800元,再加上约10%的加工费,售价轻松破万元。
而当你拿去回收时,只能按克重计算,通常按当天金价减去手续费。
也就是说,卖出最多能拿回9000多元,刚买就亏上千。
你佩戴的金镯子,看起来闪闪发光,其实是“亏在闪光里”。
对金店来说,高金价并不意味着高利润。
金价越高,消费者越谨慎,买得越少。销售量下降,库存压力反而更大。
再加上加盟体系内层层抽成,品牌方、代理商、加盟商都要分利润,留给金店老板的那点空间少得可怜。
很多加盟商甚至坦言:“黄金卖得越贵,我们越害怕。”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风险,消费者信任的崩塌。
过去“品牌金店=安全”的认知正在瓦解。
频发的跑路、假货、寄存理财骗局,让消费者开始怀疑整个行业。
一旦信任破裂,金店即使有货也卖不出去。
如今不少加盟商打出“0工费”“低价换旧”等促销手段,其实是desperate(绝望)的自救。
此外,黄金的流动性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强。
你买入金饰容易,卖出却很难。银行只收金条,不收首饰;民间回收点又价低、渠道不透明。
很多人抱着“随时能变现”的想法买金,到头来发现变现时亏得更多。
所以,金价高企的表象之下,是消费者亏钱、金店亏本的“双输局面”。
黄金确实有避险价值,但那针对的是“纯金投资”,而非“金饰消费”。盲目追高,不仅不能保值,反而可能被割韭菜。
金价一路飙升,金店却频频关门,看似荒诞,其实是泡沫被揭开的过程。
黄金的价值从未改变,但人心的贪婪与恐惧,会让再坚固的金子也变成陷阱。
对普通人来说,黄金可以佩戴、可以收藏,但不能迷信;金价可以关注、可以跟踪,但不能盲从。
别让一次金价暴涨冲昏头脑,也别被所谓“稳赚不赔”的理财忽悠。
记住,真正的财富从来不是靠追风赚来的,而是靠理性守住的。
黄金闪闪发光,但唯有清醒的头脑,才能让你不被光芒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