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萌 卢梦雪 北京报道
10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推动理财公司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通知》明确,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正式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为三年。同时,鼓励试点理财公司发行10年期以上,或最短持有期5年以上等长期限养老理财产品。此外,《通知》还提高了单家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总规模上限,将其提升至该机构上年末净资本扣除风险资本后余额的5倍。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通知》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要求,优化了市场环境,有利于引导银行理财机构探索差异化、专业化的养老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妥、透明、可信的金融服务。
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亦向记者表示,《通知》标志着养老理财从“试点探索”正式走向“体系建设”,建立了覆盖监管规则、产品标准、信息平台与风险约束的完整框架,为养老金融体系提供长期制度支撑。
试点地区扩大、规模上限提升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再迎重大扩容。
2021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自当年9月15日起,率先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四地启动试点。由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四家机构开展业务,试点期限一年。试点阶段,单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为100亿元。
2022年3月1日,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新增北京、沈阳、长春、上海、广州、重庆六市,试点地区由此扩展至十地;同时新增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六家理财公司作为试点机构。单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也同步提升至500亿元。
10月30日,《通知》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扩展至全国,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范围一致;试点期限延长至三年;试点机构扩大至符合开业满三年、经营管理审慎等条件的理财公司。与此同时,单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进一步提高至其上年末净资本扣除风险资本后余额的五倍,金融监管总局可以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进行调整。
此外,对于同时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的理财公司,其新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可自动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进一步打通两类业务的衔接机制。
《通知》进一步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鼓励试点理财公司发行10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期5年以上等长期限养老理财产品。对于10年期以上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较高的试点理财公司,在监管评级中予以适当加分。
同时,《通知》支持理财公司投资与养老特征相匹配的长期优质资产,鼓励通过适当方式参与投资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
“对理财公司而言,养老理财将成为业务转型与布局的新主线。拥有长期投资能力和完善风控体系的机构将获得显著优势。资本约束倍数的放宽释放了业务扩张潜力,但同时也提高了风控、估值与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行业内部或将进一步分化。”朱俊生表示。
朱俊生向记者提到,此前,养老理财试点整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但也暴露出产品期限较短、创新不足、流动性受限、激励机制偏短期等问题。因此,2024年至2025年的政策设计着重在制度层面衔接与完善。本次《通知》的发布,正是将试点成果上升为制度安排,推动养老理财迈向常态化、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从“试点探索”向“体系建设”
进入“十四五”规划后期,中国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
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1%。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被提升为国家战略重点。发展银发经济、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已成为“十四五”后期和“十五五”前期的核心任务之一。
202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为近期相关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曾刚向记者表示,《通知》体现了国家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方面的政策导向。文件以“规范与发展并重”为主线,强调养老理财业务应以长期稳健、安全合规为核心,服务于老年群体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通知》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要求,优化了市场环境,有利于引导银行理财机构探索差异化、专业化的养老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妥、透明、可信的金融服务。
他还提到,文件突出了风险防控的重要性,要求金融机构坚守风险底线,强化信息披露与产品适配管理,从源头上防范潜在风险。这不仅体现了监管层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视,也为养老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朱俊生向记者指出,《意见》标志着养老理财从“试点探索”正式走向“体系建设”。建立了覆盖监管规则、产品标准、信息平台与风险约束的完整框架,为养老金融体系提供长期制度支撑;其次,政策强化了理财业务的长期价值投资导向。在息差收窄、理财收益承压的背景下,通过长期考核与资本约束机制,引导理财公司摆脱短期竞争思维,回归“长期资金服务长期事业”的本源。
再次,养老理财的资金来源稳定、期限较长,是支持养老产业、康养设施和银发经济项目的重要资本来源。本政策有助于打通“居民长期储蓄—养老理财—养老产业投资”的资金循环链条;此外,政策推动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与理财体系的深度融合。“自动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名单”的机制简化了准入流程,促进养老金、理财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互通衔接;最后,文件兼顾普惠性与可持续性,通过费率优惠、信息披露与风险防控等制度安排,实现了投资者保护与市场活力的平衡。
“养老理财将为健康、康养、银发科技等产业注入中长期资金,助推‘银发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同时,理财资金投资长期优质资产,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的资金结构,提升市场稳定性与长期回报水平。” 朱俊生说道。
安徽中医药大学医保系讲师刘子琼亦向记者表示,从社会层面来看,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注资,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龄社会韧性有现实意义。
“总体看来,此次政策既是对养老理财市场发展的规范引导,也是对金融机构责任意识的再深化,有助于推动我国养老金融体系更加稳健和成熟,提升社会整体的养老保障水平。”曾刚进一步表示。